日本由於長年的經濟成長遲滯,對於到底為什麼他們陷入長而久的停滯期,有著諸多的研究。有人認為這麼高的人均GDP,是這種人口與天然資源規模的國家的物理上限,除非科技有顯著的改變,否則很困難。有的人-特別是受到大型財團控制的大眾媒體-則不斷鼓吹都是"通縮"的錯。
由於諸多關於通縮的論戰,日本人與通縮的關係到底是如何,就有極大量研究跟分析。拜此之賜,在看過一些論點跟資料後,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觀點。
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新聞導毒:兩岸如何脫離美元陷阱
雖然答應人幫忙解說這篇幾乎一無是處的社評,但老實說,這篇社評真的寫得太糟糕了,糟糕到沒有辦法主題性地評論,所以只能採取評論別人文章時,最糟糕的做法:逐點攻擊。這樣的做法會讓觀文為文者有此文被人批評地一無是處之感,但這篇社評實在太爛了,爛到只能這樣做。
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使生產模式固定,反而增加波動性?
固定下來,反而更偏好風險?
你認為一個經營者最基礎的能力是什麼?能操控市場價格,使利潤最佳化?還是非常會對原物料議價,很會"Cost-Down"?還是很會創新,會開發區隔市場,使自己進入獨占性競爭的環境?還是要很會經營官商人脈,有任何風吹草動豬肉桶可以分絕不落人後?亦或是,20世紀末的CEO最流行的類型,很會跟股民吹牛,把股價光靠吹牛的吹上天?
當然可以都是,具備越多能力,而且越能發揮,自然使得這公司的獲利越有空間。
你認為一個經營者最基礎的能力是什麼?能操控市場價格,使利潤最佳化?還是非常會對原物料議價,很會"Cost-Down"?還是很會創新,會開發區隔市場,使自己進入獨占性競爭的環境?還是要很會經營官商人脈,有任何風吹草動豬肉桶可以分絕不落人後?亦或是,20世紀末的CEO最流行的類型,很會跟股民吹牛,把股價光靠吹牛的吹上天?
當然可以都是,具備越多能力,而且越能發揮,自然使得這公司的獲利越有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