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產品迅速侵入各個領域的過去二十年,從鋼板、家具、塑膠粒甚至是太陽能發電模組都遭到了美國、日本、歐盟-世界前三大市場的反傾銷對抗。最新的消息是風力發電模組亦步上了後塵,美國商務部拍案對中國製風力發電模組課70.63%反輕銷稅以及34.81%的反補貼關稅。
過去兩年來風力發電機的大幅降價、甚至出現家庭用廉價風機的情況,中國廠商的低價販賣可以說功不可沒,消費者確實因此佔足便宜,但反傾銷的本質是可以在WTO與GATT的承認之下,合法且不違反自由貿易的目的課以關稅。這是為了牽制某些政府干預貿易行為而對廠商補助造成掠奪性定價,政府干預下的貿易行為自然不能說是自由貿易,當然,讓另一方政府也干預進行懲罰性關稅與反補貼關稅,也不能代表自由貿易的條件能夠恢復。
但中國連續性地不斷被課徵懲罰性關稅與反補貼關稅,真的是因為中國政府有意地在鼓勵廠商進行掠奪性定價嗎?實際上可能不是這個樣子。最近兩波大規模的產業補貼,可能可以說明中國廠商的傾銷行為其實可能才是「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