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台灣高鐵至今仍然主張是當初可行性評估的外包機構過度樂觀,導致他們營收不如預期
、無法負荷營運成本。但打開高鐵營收一看,一年營收230億中的140億票箱收入,已經是載
客量45%的水準,就算真的超過當初估計運量、乘載率高達90%這樣高鐵人擠人的水準,營收
也不過會提高到370億元,顯然票箱收入不足並不是高鐵營收無法負擔營運成本的主因。
支持台灣高鐵團隊(再度重申,支持台灣高鐵跟支持高鐵是兩碼子事)的看法認為,票箱收
入本來就不可能高、因此高鐵本來就應該是虧錢的,台灣高鐵團隊根本是非戰之罪。這當然
是毫無疑問的看法,實際上全地球的大眾運輸事業都不是藉著票箱收入來獲取高額利潤的主
工具,而是以周圍的不動產開發獲利。成功規劃營運的高鐵可以有效帶動高鐵站週邊開發,
透過結合當地商務活動或觀光事業建立遊樂場、飯店、商場或是整片的住宅、辦公開發,將
原本土地不值錢的地段透過高鐵加持增值而興建轉售或是獲得收益,才是交通事業帶來開發
利益的主要原因,而且投資者往往本身就有工程興建團隊可以直接執行計畫,不需委外使利
潤被分食。
然而我們可以看到台灣高鐵的週邊場站開發幾乎等於零-最多只是一大片據稱被民意代表搶
佔的土地,蓋了一片毫不吸引人的住宅而已。這樣的情況下營收會低得可能自然是再正常也
不過。然而營收低落並不是高鐵營運困境的最重要因素。
真正的問題,在於高達5000億的投資案,就算將政府投資的600億扣除,4400億的資金卻有
高達九成以上來自銀行團連貸。
一個興建期長、不穩定因素多、未來獲利能力在評估其就知道其實根本不怎樣的公司,要不
是政府跟各大行庫喝咖啡指示協助融資,可能連一半的金額都貸不到,必須由原始股東增資
補齊資金缺口才行,但對於想要用低投資資金承攬工程的大陸工程而言當然不可能這樣做。
。因此透過不斷跟政府協商、用『人民都想要高鐵』(意思就是敢跳票你們就選不上)當作
理由施壓,順利地融資到近四千億的資金。
四千億有多高呢?國內金控龍頭國泰世華銀行的總放款額度只有七千億左右,就算將四千億
分給十間銀行,佔各行庫得放款比重都明顯偏高。把巨額資金押在償還期長、債信評等低、
營運情況無法確認的投資案上,銀行為了確保自己的利益本來就會要求極高的利率進行風險
補貼,特別是台灣高鐵團隊還是一個根本沒口碑的經營團隊。這就好像一個作手工皮鞋的師
傅用手上的兩百萬現金,就打算進行總額兩千萬、十間店的連鎖店展店計畫,要銀行比照市
場一般利率放款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何況這個事業要融資的額度高到會給銀行非常大的
風險,根本應該以高利貸的標準放款。
截至今日為止,高鐵幸運地在低利率時代靠著政府當作債務保證人才勉強維持每年僅一百億
左右的利息費用,卻也佔了營收的50%、預估理想營收的兩成,而這數字根本還不包含本金
償還,若是利率回升到4%以上的水準,甚至可以馬上宣告高鐵破產。
一個連理想狀況的營收都負擔不了利息繳納的事業不要說賺錢了,連營運下去都很有困難,
更不要提開始繳納本金後引發的流動性問題會直接把高鐵打倒在地、宣告破產。這也是為什
麼當初各大行庫根本不想借那麼多錢給高鐵的原因,因為只要有腦袋的人試算一下,就知道
在這樣的融資額度下,這間公司連繳利息都會繳到貧血,更遑論正常還本。而且這一切從高
鐵開始蓋之前就非常明顯,不動產開發跟財務投資管理的專業人士都已經提出警告了,卻還
是一意孤行。
而這一切的問題根源是什麼?問題根源就在於就算以當初台灣高鐵宣稱的3260億元興建成本
計算,原始股東也僅願意出資一成左右、等於高達九成的融資。一個投資風險極高、獲利不
穩定的事業,根本不應該用高達九成的槓桿進行財務操作。在投入資金成長到五千億後若非
政府投資,負債比甚至會高達93%以上!
這就是為什麼中華高鐵當初會痛罵台灣高鐵是『小人玩大車』,因為用超高槓桿操作高風險
投資案的結果,就是投資計畫必然被利息成本給押垮,根本連龐大的折舊都不必考慮就知道
高鐵連永續正常營運都辦不到。高鐵要正常營運唯一的方式就是提高股東出資額度、將負債
比壓到七成、甚至五成以下,降低利息成本帶來的沉重壓力。然而在當時政府短視近利為了
蓋高鐵急就章的情況下根本不願也無法出資,因而輕易選擇了台灣高鐵號稱『政府零出資』
的謊言。
事後才發現,資本額小靠著高槓桿營運的大陸工程根本不願意增資、財務體質孱弱的太電跟
東元電,以及擺明了根本不想多花錢的富邦與長榮,根本就打算利用政府資源進行不公平的
投資計畫,藉由政府的選舉壓力壓迫出難以想像的優惠條件。
於是『零出資就可以換高鐵』的一場大夢,在連續數年台灣高鐵予取予求、貪得無饜的榨取
下,變成政府持股過半、擔保巨額借款,而且換到的是一個連營運狀況極為理想的績效下都
不太能正常償還貸款的『營利機構』。唯一解決的方式就是政府直接增資紓解資金成本壓力
,結果最後依然得回到中華高鐵估計的政府出資接近一半的設計上,才能使高鐵正常營運。
台灣高鐵團隊宣稱的一切竟然完全都是謊言,沒有任何一點實現,甚至連增資都完全不願意
,還不斷想要賣股撤資。
究竟這是『泰公』劉泰英宣稱那樣,台灣高鐵是『小人玩大車』沒資金、沒規劃能力又硬要
玩,還是從一開始就想好興建完成後早日拍拍屁股閃人、並且確保投資金額最低避免損失呢
?
答案已經非常明顯了,一個從投資計畫開始執行就注定破產的公司,根本是經營團隊鬧出來
的國際級笑話,而且完全漠視財務投資專業。一個可以輕易看出難以正常營運的投資計畫,
腦袋清楚的財團是不會為了賺興建期間的利益而投入過多資本來控制公司的經營權的,當然
是通通用借的,而且叫冤大頭政府來當保證人。
有人說,幸好是由這個團隊得標,否則不會有一條正常的高鐵。然而實際的情況是,若不是
由這個不斷撒謊、膨風十足的團隊執行,根本不會產生一間還沒開始營運就因為原始股東不
願意正常投資降低負債比而注定被償債成本壓垮破產的公司。
一切問題的根源,就是當初宣稱高鐵能自主營運、但是從一開始就連增資都不願意、根本是
榨遍集團的經營團隊,而且屆時透過協商再吃一次政府豆腐,還可以透過政府收歸國有收回
投入成本呢。
高鐵確實是非常好的交通工具,比起現有殘破不堪的台鐵,更是大幅度改變了現有台灣民眾
的長途通勤習慣。但一個根本就連正常營運都辦不到的投資計畫,用BOT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更何況原始股東根本不願意正常出資來使營運能夠正常維持。錯不在高鐵,錯在我國政府
選擇了一個詐騙集團用BOT取得營運權,最後繞了一個圈子最後仍要政府出面收拾殘局,對
擺明擺爛不想出資的原始股東根本一點辦法也沒有。而且政府必須在財政惡化的情況下,更
進一步舉債支應資金需求,為了一個效應不會對台灣整體未來產生改變的交通事業,卻會賠
上台灣政府的財務健全。
大大你好!拜讀了本篇文章
回覆刪除高鐵總價4400億,原始股東僅出資約400億
但原始股東因承攬BOT高鐵的後續本質利益及衍生型利益
應可估到1兆元以上(如股票的操縱.與地方勢力的條件互換及決策高層的勾結)
這種兆元炸七,受害者永遠是繳稅的平民百姓
另可以請大大也分析一下(高捷)嗎?-感覺高捷也是黑幕重重
我會寫高鐵是因為這是以前唸書的時候的功課
回覆刪除所以可以直接整理出來寫,不是因為最近在炒所以特地寫的
若您覺得高捷有問題,可以自己整理看看
不過就我所知把高捷跟高鐵相比是差很多的
台灣高鐵是國民黨時代計畫時就完全出問題的BOT
可以說是藍綠兩黨共同掩飾欺騙民眾的罪惡象徵
但高雄捷運的虧損主要還是來自於運量不如預期以及折舊過高
因為當初市府有挹注資金,避免掉償債問題拖垮高捷的可能性
高捷的營收如果市府好好規劃還是有機會提高並降低成本的
只要償債能力維持的住,就不會像高鐵一樣被秒殺掉
基本上我個人認為高捷這種模式的BOT投資結構沒有太大的問題
高捷的問題在於營運績效不彰,不是投資計畫的財務規劃搞鬼
你這篇文章水準高了一點!
回覆刪除但是後面的結論全錯。
你的錯誤來自上一篇。
所以我也延續上一篇:
資產=負債+業主權益
銀行不願意再借錢是因為認為資產不會有收益而增加
股東不願意再投資是也是同樣的理由
所以問題的關鍵是要如何讓高鐵變成有賺錢的希望
讓原始股東再出更多錢,不見得會讓這項工程更賺錢
只能防弊,我在你另一篇文章的回應中
就反駁了所謂出400億賺1000億的好笑說法。
如果銀行只因為原始股東出更多錢
就願意繼續借錢
那才是不專業銀行的表現。
一個專業投資銀行在這個案子的正確決策
應該是除非政府排除造成高鐵營收不如預期的原因
否則誰當董事長都不借錢。
高鐵絕對有賺錢的可能
政府其實很多應辦事項都沒有作到
你把劉泰英這種人的話當聖旨更是好笑
看看新瑞都案
中華高鐵當初提的預估
才是你們想像中台灣高鐵會作的事
當初之所以不給中華高鐵
就是因為劉泰英當初的形象更爛。
高捷會被罵被查的真正原因是顏色錯了、所以才會被誣告,高捷真正的問題是被國民黨拖又被吳敦義拖以外,就是應該用中運量才對,把錢省下來同時建設環狀線(環狀輕軌)才能有。
回覆刪除當初不給中華高鐵的原因是因為中華高鐵要求政府偕同出資
回覆刪除這樣的方式是當初評估唯一可以讓高鐵在不被償債支出拖垮的方法,而且中華高鐵透過跟新幹線簽訂技術轉移獲得了日方的低利融資,預先降低舉債成本,反而台灣高鐵是在得標後才『責令』政府協助融資。但是台灣高鐵用政府零出資騙到了合約,在政府以為可以省麻煩的情況下反而誘騙政府上當。
另外,後來的高雄捷運就是學到這一點,因此提高了政府出資額度,這也是為什麼高捷雖然也有鉅額虧損,但不會在三四年內被償債支出拖垮的原因。高捷目前也在要求原始股東增資將債務減輕,盡可能美化財務報表。而高鐵當初若是原始股東投資較多,就可以減輕融資壓力,使高鐵不至於因為償債支出而發生流動性問題,這才是原始股東應該增資的原因,因為增資以後馬上就是要拿去還掉債務降低融資成本壓力,這樣當初被政府押著頭放款的銀行團才會願意繼續給予融資並降低利率。
至於台灣高鐵的財務計畫,當初得標時就已經知道是穩死的。國內甚至很多財金界教授打賭『幾年內破產』,原因就在於高鐵就算以其宣稱的營運效益獲取收益,都不足以支撐開始還本的償債支出,而高鐵營運不如預期祇是提早把這個笑話拆穿出來給世人看而已。你對金融系統的觀念很多都還停留在20年前,希望你可以多做功課再進行批評。
另外,台灣高鐵根本不會賺錢,原因在於資產報酬率太低了,不管怎麼進行融資操作來提高ROE都是死路一條。現在媒體只會炒折舊費用,事實上壓低折舊費用根本只是美化財報而已,高鐵最大的問題在於未來將會開始每年產生數百億的償債還本支出,等於高鐵最佳營運狀態下一半的營收(而且比EBITDA還要高),而這玩意兒是不會反映在損益表上面的。高鐵是死在現金流量表上面,不是一般大眾都會看的損益表。
回覆刪除台灣高鐵虧很大的最大原因是時機太晚!
回覆刪除時機晚所以別人才不肯借他錢來開發房地產,時機晚所以運量大減,所以無法藉此減少虧損。
以外部效益來看,台灣高鐵讓國內西部航線倒得差不多是好事,可惜過去阿扁笨笨的擴充屏東機場,現在掌握大權的人又玩台灣玩不起的雙核心大夢,繼續維持應該廢除的機場及航線。而高鐵也因為太晚興建,沒辦法提升大眾運輸的使用率、減少拓寬高速公路的需求。
不然台灣可以藉由高鐵獲得更多。
台灣高鐵的錯誤就是政府補貼太少,但政府補貼只會讓帳面好看,實質上還是虧很大。
北捷帳面好看的原因只是因為政府全額補貼,事實上北捷沒有保握住聯合開發的時機真的是浪費了很多錢。
當然用台灣高鐵的團隊執行中華高鐵的計畫是比較好的事情,如果能夠在二十年前就開始蓋而且選一個更不藍的團隊更好,藍色的紀錄真的是罄竹難書。(其實台灣高鐵團隊蠻藍的,這麼藍的團隊能有這種水準已經令人驚訝了)
其實融資的問題主要還是成數過高,而且台灣高鐵團隊根本缺乏經驗、沒有善用國外幕資來降低融資成本;至於時機早晚,我倒不認為跟高鐵的虧損有關,台灣高鐵的融資成本高到就算運量滿載、開發獲利豐厚都不會撐太久,真要說的話就是這樣的事業從一開始其實就是不適合直接從民營化開始的。但高鐵若是早一點蓋好,確實可以改變很多國人的習慣。
回覆刪除附帶一提,藍不藍跟工程水準其實關係不大,重點在於是什麼公司,就算是綠的在這個時代也是一堆垃圾公司。中華開發在泰公被驅逐後變成綠的,但是發生了很多事情讓我也越來越不信任中華開發,政治傾向跟團隊的能力其實是沒有關係的。
高鐵無法降低融資成本是政治因素,因為高鐵看起來是綠的,所以藍色的才會找麻煩,把高鐵提早搞垮再接手可以建立泛綠弊案假象,反正高鐵的高利息也是自家銀行在賺。
回覆刪除至於以時機問題來看,早點建高鐵可以替政府省錢,例如高速公路拓寬需求降低,松山機場地下的捷運及公路不用蓋(松山機場需求降低以後可以縮短跑道、縮短跑道後可以不用挖地下道通過松山機場);而房地產收入確實又碰到兩個問題可能會早點蓋也沒用,一是缺乏國土規劃能力,二則是就算不值得也要西進的心態。
另外,當然藍色裡面最爛的就是當今騜上,除了騜上以外,藍色的裡面應該有不少比綠色的好。但顏色本來就跟能力無關,做得爛也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至少我一直覺得騜上的能力很強。
我不認為顏色跟能力有關,能力強的通常都不是常態性選民。
回覆刪除原來你也只知道「融資操作」
回覆刪除任何公司只要「融資操作」上看起來「資產報酬率」不高
就算是破產定了。
至於公司的經營,也可以用「融資操作」來Cover囉!
那你可能不知道本來雷曼兄弟都要和高鐵達成新的融資債權證券化了
說到融資,為什麼政府保證向銀行買回
而台灣高鐵的利率還是高達8%呢?
我自己的房貸都不到2%了耶!
這些台灣銀行,借出去沒有風險的錢
過去幾年就回收了600億!
拿你的房貸利率來跟高鐵利率作比較是很沒有道理的事情
回覆刪除你是一個有收入能力的人,只要你繳不出息跟銀行談,銀行認為你不像孫道存那樣耍賴,就會願意接受你日後想辦法。而且你的房子相較之下比高鐵容易拍賣得多,銀行要回收現金難度較低。
相較之下,高鐵就算銀行直接接收,也難以帶來正的現金流入,扣掉利息後銀行根本沒辦法好好回收本金。加上高鐵是個龐大的怪物,要賣也很難賣掉,對銀行而言把錢放這麼多在單一標的物是很危險的事情。
由政府擔保後利率已經降低不再是8%,但依然偏高就是這些原因。一方面也是台灣政府的債信評等並不高造成的。
你對金融理論與實務的了解太少了,而且我記得我在文中都有說過這些,請你好好重看一遍。
高鐵被銀行接收‥‥,扣掉利息後‥‥
回覆刪除銀行都把擔保品收回了,還要付利息給銀行自己?
如果你一間當初4800萬買房子
你自備款300萬,貸款4500萬
你付不出利息和本金,銀行收了回去!
因為房價上漲,房子拍賣得到4500萬,銀行也是賠?
因為要再付利息給銀行自己?
甚至因為房價上漲拍賣得到5000萬
除了4500萬之外,銀行還要把利息也扣下來?
你不會剛好就在這種黑心銀行工作吧!
1、銀行把資金卡在這個資產有機會成本
回覆刪除2、額外承受的營運風險也要加計獲利
3、你答對了,帳面看起來是賺,但是銀行不是佛心來的,因為你遲繳息造成的利息少收就等於是銀行在對你的放款裡少賺的,銀行每天一開門就開始付利息給存款戶,所以少收就是賠。
這不叫黑心,那是因為你欠缺常識才會覺得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