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為什麼中國不願積極自由開放貿易


 中國糖價居高不下,就算是處於相對低點的水準,都還是國際糖價的一倍以上。人民幣長期升值的走勢,固然是使中國糖價相對高攀的原因之一,但主要的影響還是在於生產成本的高居不下,在貿易保護之下中國糖價便與國際糖價脫節。




目前中國白糖的進口配額仍然僅約需求的一成,約是中國生產與需求缺口的平均值,而白糖本身卻具有農產品最常見的高度生產反應遲緩的特性-農民見到市場價格後考慮耕作面積,種植後再加工,最後配送。就算農民看到糖價高攀增加耕作面積,等到真正送達市場時已經是200天後,這個缺口的波動非常大,並不是穩定約等於200萬噸。

糟糕的是,由於產量在極短期內沒有足夠的調適能力,遠遠跟不上需求的成長,農產品在短期內的供給調適能力,只能依賴消耗民間庫存,以及官方過去在剩餘時期保價收購的存量,然而實際上中國長期有著白糖短缺問題,庫存餘額極少對於舒緩漲勢沒有幫助,一但發生生產衝擊或是需求衝擊-大歉收導致的產量下滑,或是市場需求因為經濟發展長期擴張,消費量超過供給量上限,價格就會快速向上跳躍

於是農民將會觀察到極高價格, 進而大量增產,而這個產量將會再被市場需求消化,產生新的價格,然後再影響次年的生產。以靜態(僅考慮單次衝擊價格偏離均衡)的蛛網理論模型來說,生產者若是會在價格低落時大規模廢耕,將會導致商品價格難以在經歷短期衝擊後,調整回穩定均衡的價格,而會劇烈地波動。

因此中國這幾年來一直承受糖價高度波動的痛苦,這次正好遇到從供給衝擊-嚴重歉收-價格高攀後,轉向生產充足,糖價低落的階段。另一方面中國Q4到Q1景氣嚴重衰退,白糖消費量也未如預期成長。糖價因此大幅跌落,已經到了引發廢耕的水準(儘管仍是國際糖價的兩倍,就算考慮糖運輸需要高運費受石油價格影響,比照台灣糖價成本依然是台灣的1.3倍以上)。

若是糖價由於過剩大幅度崩盤,引發農民廢耕 ,在經過近一年的遲滯後,出現的將會是衝上天際的糖價,與嚴重的食糖短缺。由於實際上只是從食糖短缺的極高價格水準,崩落到能稍微產生生產剩餘的水準,政府靠進行收購做供給調控,能調控的過剩產量並不多,在這種情況下要解決可能發生的糖價大幅度跳躍,以及食糖短缺問題,必須透過大幅度開放進口來達成。

不幸地是,國際糖價水準要遠遠低於中國的糖價水平,一但增大的供給缺口由進口配額擴張來補足,新形成的市場價格將不會是過去供需剛好平衡時的高水平,而是被進口糖的低價格再度破壞拉低的低水平 ,甚至可能超過過剩產季的價格,這是中國糖價不斷下滑的原因。

而糖的生產成本價格卻不是一致的,以近年大規模擴張的廣西而言,高度機械化生產以及較為方便的交通運輸,成本較雲南低,這幾年生產量擴張速度非常快。一但糖價因為進口擴大而大幅度下挫,生產成本較低的區域固然不會減產,但高成本區域卻會再度大量廢耕,直到價格達到全球均衡應有的水準為止。價格拉低不是一時的影響,而會長期拉低,甚至可以說,糖的進口開放本身會加深對於進口的需要擴張

這是典型貿易開放時,生產期間極長且生產成本高於國際水平的農產品在嚴重短缺後藉著大幅度開放進口,進而消滅本土農業的形式-中國的大豆生產便是這樣衰退的,嚴重供不應求後一開放進口大豆,就引發了大豆本土生產快速倒退的結果。

不幸地是,大豆雖是黑龍江、吉林過去仰賴的經濟來源,但在東北高度工業化之後,一般農家生產大豆早已不如將地作它用。但對於工業甚不發達且成本甚高的雲南,以及將機械化糖業當作產業支柱,生產成本一時之間還未降到國際水準的廣西而言,卻不是簡簡單單廢耕兩字可以解決。

人口極多固然使總GDP成長極快(雖然也抑制了人均GDP的成長),但在面臨單一產業衰退時,卻是一個巨大的致命傷。 套句中國崇拜狂熱者最愛引用的溫家寶的話:「任何微小的數字,只要乘上十三億,就會變成很大的數字。」-包含失業跟產業蕭條,都是如此。

在中國維穩經費突破國防經費,廢耕人口高於工業所需勞動力的今日,實際的失業率很可能早已超過曾湘泉教授以其在國家統計局期間所推估的20%,農業人口極高的中國,一個傳統農產業的蕭條產生的失業人口,亦將遠遠超過工業擴張所能吸收的勞動力。

中國糖業問題,真能再像大豆一樣任由法國糧商攻城掠地,被巴西產糖大舉入侵嗎?大豆生產在經濟快速飛升的時代被放生,釋放出的勞動力對於東北工業發展產生正面效果,但在今日中國已經嚴重勞動力過剩,卻沒有足夠空間吸收時-別忘了工業擴展也是需要長時間的。中國糖業機械化的腳步,不快點不行,糖業大到不能倒-特別是成長遲滯的今日。

最後,中國的食糖消費量一直是因為過高的價格受到抑制,一但開放,需求量成長可能非常之大,對於國際糖價的影響是否會有超過目前的消費比率的影響,因而導致糖價大幅度跳躍,是很有可能的。



1 則留言:

  1. 中國糖業的機械化以及提高競爭力,可能不是件簡單的事

    http://wenku.baidu.com/view/a5f92cd0b9f3f90f76c61bfb.html

    品種及工廠端的投資問題不太、以現在中國財大氣粗的程度。主要在於地形及小農的問題難以改變。除非中國政府放任財團圈地以建立具規模的生產,跟當年日本人在台灣搞的方法一樣。

    換個角度去看,開放後的雖然中國糖業會受到致命的打擊,但其實也表示土地也會因此釋出、或許能解決圈地的社會問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