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因果關係與我觀


這是一個跟基礎的佛家思想有關的心得,對於佛家思想接觸並不夠深入,也許有所誤解,還請多多指點開導。

"我觀"的意思,其實跟無風險套利評價方法中,平賭測度的觀念類似:對於這世界的了解受限於我們自身所能接受的訊息。在這樣的訊息接受下-包含對語言中字辭涵義的認知-世界觀是由我們自己的心智認知而在我們的意識中構築起來。世界可能有個中立真實的面貌,但我們卻很難驗證他到底是什麼樣子。



也就是說,某個具不確定性的事物-比如說股價-我們若無法證明他具有什麼必然性,就只好選擇"盲信"他會漲多或跌多,或者,不情願地相信這個股價會遵循平賭性,跟擲銅板一樣你不會有真正的無風險利潤。選擇相信什麼,為的是採取什麼行動,如果你覺得google會在2013年跨年夜啟動天網系統發動審判日,那其實你應該把握剩下的時間去環遊世界陪陪家人。

因為我觀,所以依此行動-便是我執。佛的想法是認為這樣會無止盡的循環下去,帶來煩憂,所以要破除我觀跟捨我執。

然後講到諸行無常。這世間的一切都是沒有恆常性,用實驗或者觀察紀錄了一千年數值都是一的東西,只是因為人類有限的時間跟測量能力,所以你以為是恆定的一,實際上他可能一直都在變動,只是變動數值很小或可能一萬年跳動一次。但人類由於我觀,所以認為有恆常的存在。

也就是,如果以計量模型來說,我們是先認定了ㄅㄆㄇ三個因子,會對A產生影響,然後擅自把剩下的劃作干擾項,而且還認定它是個white noise。然而糟糕的是,這三個因子是否對A產生影響,我們必須先證明才行。然後由於受限於工具,我們又必須假設這三個因子對A產生影響的關係,必須是可以化作線性關係。

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是,比如說我們知道S&P把美國降等,引發了大跌,甚至某些股票產生了無量跌停。雖然有些崩潰的人瘋狂降價出售卻無人問津,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掛零元都沒人買-也就是下跌量負無限大-但卻只顯示跌了7%。但不幸地是,我們只會紀錄成7%。而且,若是紀錄負無限大,那計算上麻煩可就大了。

然後,最後得出的數據,我們又得再次不情願地接受這樣的數據我們淺薄的觀察認知能力,除非相信這是一個線性關係,否則我們無法判斷他是以什麼函數相關(註:但某些函數可以被推算出來)。

也就是說,一切的分析便是我觀,正是因為我們接受怎樣的假設,所以要用這樣的假設去觀察分析事情,以便行動。若是不能一致,那可就亂了套。

最後談到因果關係。較新的計量模型給了我們以建立滯後關係的假設,來測驗其格蘭傑因果關係的技術。這是一種虛擬的因果觀,承襲了計量模型一貫的假設,也就是以我觀來看因果,實際上因果是否如此,我們無法知道,但因為我們想要以有限的智能跟觀察力理解因果以決策,也就這麼做。作為充滿我執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員,這沒什麼大問題。

問題是,釋尊如何知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

用計量方法的邏輯去推測嗎?

2 則留言:

  1. 樓主討論的問題很有趣,我想可以用
    用"世界觀是由我們自己的心智認知而在我們的意識中構築起來"和"選擇相信什麼,為的是採取什麼行動"兩句給樓主回應

    1者,釋尊從何而來,他又是誰? 如果他是為造物者(又暫稱成神、永恆者),那表示他所能經歷的時間足夠長到見證善因惡果的問題;那如果他不是造物者的話,那為何出現? 或許是世人為勤人向善,所捏造出的人偶,如果這麼解釋的話,那世尊能知善因惡果的問題,就是勤人向善的動機所使然的人物而已。

    再來說,因為上述兩個可能,都是我所假設的,當然也有很多無數的假設,可能因不同解釋而成立;所以無限多的假設造成了無限多的正解,因此釋尊是誰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背後的動機為何;

    而1者說的,就和"人只願相信自己所相信的"相似,也就是善因惡果的問題,答案只存在在信者的人身上。

    所以如果用計量方法的話,那也只能算是無限假設中的一個,樓主心智所能接受的方式,只是這個無限最後的驗證是失敗的。

    2者,承上所述,如果你相信世尊和善因惡果的解釋,那麼你就會行為向善,反之如果不信的話,或許你也不會就此為惡,但至少這套無法說服的了你。 勤人向善的動機,也就失效了。

    如果離開了善因惡果的這個問題,其實世事本來就許多無法理解與解釋之事,因為它的深度可能超乎了人類知識的極限,因此而不知。

    但如果以有限的知識強行解釋的話,或許真正的答案,只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尺上,或者你可以說,答案就是建立在人的基模之上;而同時本來就沒有所謂的答案;只有所謂的動機罷了。

    以上與樓主討論分享

    回覆刪除
  2. 再補充一點,是金剛經、地藏經所談到的一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為心造」

    簡單解釋為:「你在世間所見所聞的一切,都是你自身所觀察出來的,但一切的感受、知覺、知識、想像,卻也是你所造化出來的」

    我不是專門修佛的人,只是唸過點書,覺得樓主問題有深,可以與樓主討論看看不同的觀點。

    by ken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