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

BOT榨遍(回覆留言)回覆北海小英雄之反駁

>原來你也知道EBITDA喔!

>哈!殷琪寫給我的信,也有提到稅前息前折舊前盈餘EBITDA。

我不但知道,而且這是初等會計學跟財務管理一開始就會學到的皮毛
如果你覺得這很驚訝,建議你多唸一點書
地球上知道這個名詞的人少說有數億

>高鐵現值0元,這個我在另一篇就有回覆了,不再贅述!
>可見你根本沒有了解年金是什麼!
>年金只要終值為0
>就包括付清所有的利息成本和償債支出

淨現值為零實在太好計算了
高鐵總投入資本近5000億,還本前還本後每一年的PMT都是負的
既然都是負的根本連折現都不必折了
這個事業體的淨現值就是負的
用EBITDA去硬凹是完全瞞不過財務專業份子的眼睛的
高鐵遇到的問題已經是嚴重的流動性問題了


>比如說你向銀行借4500萬來買房子
>分50年每月攤還固定金額。
>固定利率5%
>那麼你每個月要付204,362
>請問50年過去之後
>你要不要再還本金?
>銀行有沒有賺到利息?
>當然都有啊!

銀行為什麼要給高鐵五十年還本?
對銀行而言五十年期的長期負債風險加計成本超過3%、甚至超過4%
如果給高鐵低於3%的利息,那就等於貼錢給高鐵
為什麼銀行要做這種自殺的行為呢?
要不是有政府擔保根本連20年期都不會願意借到3%以下(20年期長期債務成本超過3%)
如果你對於貸款實務一無所知
請不要發送這種誤導人的說法

>我問的是高鐵土建設備工程的「現值」
>你居然答非所問用「台灣高鐵BOT案」的「現值」來回答

高鐵土建設備工程的『價值』(這種東西無法算現值,請勿亂用)
是必須進行複雜的估計才行
然而高鐵的設備工程是無法分拆拍賣的
因此單獨計算是非常愚蠢的

>而銀行接收要拍賣當然就是根據他的EBITDA去算現值

EBITDA當然用得到,但是不只是EBITDA看起來那麼簡單
這麼龐大的事業體會被要求用相當高的WACC去折現
而且EBITDA一樣要扣掉償債成本才能算真正的現金流入
然而殷琪卻不斷迴避償債支出扣除後淨現金完全是負數這件事情
而現在在高鐵債務開始還本前她抽身離開
正好幫她避掉了未來將會受到千夫所指的情況
只能說她確實長袖善舞,順利地將台灣高鐵這個大麻煩交回去給當初拿來牟利的KMT

>來決定投標金額啊!

>就像你說的,高鐵這麼大的金額,任何投標者都不可能拿得出來
>而5%就包括他的預期的借款利率和預期收益
>只要年金終值是0而不是負數

你真的知道你這三句話在說什麼嗎?
為什麼我們研究很久以後發現完全狗屁不通?
如果沒有學過財務管理,可以請您不要亂用自以為懂的名詞嗎?

>每個月的年金,就包括了4500萬的本金分期攤還!
>所以高鐵的現值怎麼可能會是零!

目前看到這間『台灣高鐵』公司的淨現值確實是零
應該這樣說,以全部股東總投入股權800億來計算

這間公司能得到的淨現金流入竟然是負數(EBITDA - 償債支出為負數)
既然整個現金流量全都是負的,自然就是一個毫無價值的事業體

>全世界不到10個國家有高速鐵路
>而且目前是唯一一條日本新幹線輸出的
>又怎麼可能拆開來賣會比較值錢?

這非常容易解釋:
高鐵必須要將負債成本降低到五成左右,才能讓EBITDA - 償債支出為正
因此出售高鐵時,購買者就必須自有資本五成以上
而高達2000億(算兩千億就好)的自有資本投入就算只以6%這樣低的折現率反推
高鐵每年的淨現金流入(以EBITDA - 償債支出概估)都必須高達150億才行
這完全是辦不到的數字,因此台灣高鐵的淨現值為零(其實是負的)

銀行團若是承接高鐵後拍賣,就必須以低於高鐵債務許多的價格才賣得掉
而這差距就是虧損、就是壞帳

>台灣高鐵的

>我再問你一遍,高鐵的現值是多少?



0,不值錢,除非透過股東增資將償債支出降到夠低、使EBITDA-償債支出為正

否則是一個只會拖垮原股東的財務黑洞





>另外,殷琪之所以提EBITDA
>不是像你所說的想玩財務騙術!
>果然邪惡的人看什麼都是邪惡的!

只看EBITDA的話,只有已經面臨破產的公司會看起來很悽慘
只看EBITDA是一種完全忽視財務風險的愚蠢做法
EBITDA正確的使用方式一直都是用來計算現金流量狀況
因此必須扣除償債支出才行
而高鐵從債務開始還本前EBITDA - interest就是零或負值
更不用講EBITDA - I -Debt payment

我只覺得你完全屬於被殷琪耍的團團轉的那一群


>他是想突顯折舊和利息有多麼不合理。
>而且「更動折舊原則」
>也是殷琪擔心社會輿論反彈才改用的說法
>他真正想作的是延長特許營運期間!

高鐵的利息一點都不會不合理
目前透過政府擔保借新債還舊債後已經低於3%
以總額4500億、擔保品價值低落的情況下
能夠有這樣的利率已經謝天謝地了
高鐵的利息費用會那麼高原因就在於原始股東出資過低
也就是無恥的大陸工程不斷要求政府增資+擔保
自己卻躲在後面坐享其成造成的
請不要再用這種低劣的誤導說法了
高鐵的利息一點都不高

真正拖垮高鐵的是巨大的融資槓桿
這麼巨大的償債支出根本還不掉
這才是高鐵財務黑洞的主因
就算讓高鐵完全不用攤銷折舊、使帳面盈虧為黑字
這依然是一間會破產的公司
因為本金償還不會反映在盈虧上
建議您學習一下初等會計學
好好學習一下現金流量表示什麼東西

>高鐵的折舊和其它公司的資產有一個很大的不同

>那就是他的折舊年限不是決定於該資產真正的使用年限
>而是根據35年的特許營運期來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

沒什麼差別,就算把折舊完全不算都一樣
高鐵的問題是償債利息跟還本高於EBITDA
也就是借太多錢去做一個無法還那麼多錢的生意
一個EBITDA-償債支出都很難看的公司
根本無法被當成營利事業的

>一旦特許營運期變長
>高鐵的現值(對台灣高鐵公司而言,和前述的拍賣現值又不同)就會再增加
>不管是募資或融資都會更順利
當然會,只是從非常負變成比較不負
拍賣價格從非常低變成稍微低於總借款而已

>而這也是合理的!
>高鐵興建過程中有很多是因為政府的不作為延遲了通車時間
>而運量預估的問題,政府多給一些特許營運期也是合理的!

我對這沒什麼意見,高鐵就算特許營運期延長到一百年
只要政府不幫忙解決債務償還問題都一樣會破產
高鐵會不會破產前面五年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而解決方法只有兩個:原始股東增資或政府協助償還
而由殷琪無恥耍賴不願意增資卻拼命要政府增資的態度
我們知道原始股東是絕對不會幫忙的
因為只要繼續幫忙,他們用包工程賺錢的算盤就打翻了


在這篇回覆後本商會決定不再回覆北海小英雄之後續疑問
因為北海小英雄完全缺乏財務會計基礎知識
只完全聽信殷琪等一派人等玩弄錯誤觀念
本會已經充分指點過他可以透過非常初階的課本學習到戳破謊言的必要常識
卻依然堅持盲信、不願自己尋求真相、思考
本會認為此人若不願獨立思考,我們開導再多也沒有用
因此決定將北海小英雄列為第一個拒絕回應之使用者
在他為了尋求答案願意獨立思考不要盲信前
我們不會再給予任何回應

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談商業經營者基本認知-你該趁亂剝削民眾嗎?

日本在1960至1970年代靠著可怕的中低階代工製造能力在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美國賺得荷包

滿滿,卻在進入1980年代後依然維持緊盯美元、讓日圓低估以方便出口的管理匯率政策,令
當時因儲貸機構倒閉元氣大傷的美國深感困擾。為了所謂降低逆差、保護國內產業以維持就
業水準鞏固民意的美國還出現過反日商品的熱潮,而最後美國政府便決定打破僵局,利用廣
場協議、由世界各國共同發動攻勢讓日圓升值一倍。

這個在二十年後改由中國面對美國貨幣匯率升值與否僵局的情況,日本當年選擇與美國妥協
以避免貿易制裁跟貿易壁壘這種兩敗俱傷的最壞結果(註)。當年日幣被迫在短時間內升值一
倍,儘管日本商品跟毫無生產效率可言的美國商品相比依然便宜,但已經足夠平衡兩國的貿
易逆差到足夠的程度,也大大衝擊了日本的出口產業。許多出口產業利潤大降(儘管營業額
還是靠著市佔率不受影響),然而購買國外的物資跟資產突然變成半價了。原本投資報酬率
低的美國股票跟資產的投資報酬率因為買進成本打對折而加倍,跑車、進口奢侈品、名牌服
飾,甚至連購買專利權、挖國外人才所需要的日幣都只剩下一半。

這種『什麼東西買起來都變便宜』的情況造成了1980年代形成所謂的『泡沫景氣』,帶動了
日本龐大的內需,將原本過度倚賴對單一國家出口的經濟型態,轉變成內需、投資、貿易三
者平衡的結構,讓日本正式踏上已開發國家之列。日本人挾著日幣在國際購買力倍增的優勢
,拼命買進外國資產:從美國的邪惡經濟帝國象徵洛克斐勒中心到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在十年前日本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做到了,讓自從黑船來襲後從未真正認為自己是世界
列強的日本第一次嚐到歐美國家藉著強勢貨幣製造出國家富裕的甜頭。

如果就只是這樣的話,這個國家自然會走向富強之路,然而強勢貨幣背後必然有他的後遺症
,而升值過快的匯率政策更會使一個毫無準備的國家在瘋狂消費大吃大喝之後,產生心血管
疾病跟肥胖虛弱不堪的隱憂。因為出口產業利潤微薄的日本企業將資金過度投資在房地產、
甚至一般企業還靠著浮濫資金不務正業炒作股票。原本價格相當符合實際價值的日本資產,
因為本國浮濫資金加上外國投機者的炒作被拱上了歷史天價,股價是創新高的38915點,光
是東京都房地產以最高單價計算,就跟美國全國房地產一樣高。

這造成了日本人終於產生無法挽救的心態-自我膨脹過度的『日本是世界第一』的想法,讓
其實外銷競爭力驟降、投資效率又因為資金過度浮濫而嚴重不足的日本,僅僅靠著內需維持
景氣良好的假象。比起後來美國1990至2009的貨幣強勢是靠著緩步上升,日本過快的升值步
驟帶動資金流向非營業用途資產的速度跟流量太快、太多了。一個國家的富有是需要資產存
量跟流量兼具的,擁有可以產生非常多收益流量的資產是富裕的象徵,然而若是把這些收益
的流量用欠缺效率的方式、用相對高的成本買進資產,反而會降低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日
本靠著過快壯大的日幣購買力讓這樣的問題不斷被隱藏起來,然而資產實際價值過低的弊病
還是不可避免地被積存在金融機構。

抵押貸款是金融機構藉著投資者信用加上提供的抵押資產進行放款的業務,當時的日本其實
已經不再有那麼強的出口能力,因此日本的金融機構便大幅地透過高估資產價值來營造『這
些放款是有憑有據』的假象-畢竟當時根本也沒有人在乎這些東西的真實價值是多少,大家
只知道『今天估價50元的資產明天就會漲成60元所以50元絕對不是高估』這樣錯誤的觀念。
因此使日本資產的帳面價格不斷堆高到難以想像的天價,嚴重偏離實質價值。

假如這種現象存在於一個封閉經濟體還可以限制產生的負面影響,然而在國際資金流動的環
境下,這是一種慢性自殺。由於代表財富增加的現金收益流量被大量地濫用在無法產生等額
(理論上根本應該要投資能增加的資產)現金收益能力的資產,等於是把龐大的購買力拿去用
高價購買未來只能產生較少購買力的國外資產。這樣相當於外國馬上用較差價值的資產換得
購買力強大的貨幣,這些貨幣不若是拿去消費或是進行業務用投資,未來就能產生遠勝過當
初賣掉資產的收益產生能力。相對地,外國企業透過買進日本資產、炒高後轉手回售給日本
,也一樣賺得滿手貨幣。

於是日本人在貨幣升值一倍的過程中雖然購買力大增,然而卻因為心態的扭曲不斷用不合理
的高價購置國外資產、或是買進外國人低價購進的國內資產,日積月累之下等於把因為購買
力增加產生的國家富裕不斷分流給外國。美國在1980年代衰退後的復甦力道,甚至可以說有
很大一部分是靠著日本人的愚昧賺得的資金而支撐的。如果當時的日本有辦法在產業的弱勢
貨幣出口優勢消失後靠著提高生產附加價值繼續維持國際貿易的競爭力,就能夠靠著貿易把
這種流失的資金給賺回來,讓國家有足夠的收益來維持購買所需的成本。然而欠缺效率的問
題太嚴重了,而日本本國企業根本也被炒作資產的風潮給昏了頭,日本可以說過著不務正業
、每個人都沉醉在泡沫經濟的美夢裡。

這種貨幣升值產生的優勢最後遲早都會因為缺乏有效利用而耗盡,使這個國家能獲得的實質
財富流入終於嚴重低於流出。外國投資者在日本人依然沉醉在『房價跟股價永遠不會跌』的
幻覺哩,已經透過正確且精準的投資操作讓日本人手上的資產已經是價格高到除了自己根本
沒人要的大泡沫,而日本人還幻想著這些資產要賣可以賣更高價,只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資
產非常有上漲力、超抗跌,絕對賣得到(註)。

以房地產而言,持有機會成本跟承租機會成本的差距便是構成房地產需求的主要力道,而因
為貿易而蓬勃發展的日本經濟使辦公跟住家的需求大增、堆高租金,因此使價格上揚。然而
因為美國經濟衰退使這些力道不斷下滑,逆勢持續上升的房價其實是由投機性的資金取代,
甚至包含非常多外國資金。實際需求面萎縮下靠著投機需求撐起的價格是非常脆弱的,特別
是由大量外資炒起來的價格。外資跟本土資金不同,本土資金終究要將大部分資金留在國內
,然而外資並非如此。一但價格不在有上漲的投機獲利,外資將會慢慢在本國資金不注意之
下偷偷轉移離開,僅會反映在逐漸小幅下降的成交量與僵固不再上升的價格。

在高價區間不斷把持有的投機性資產倒回去給日本人的過程中,投機性需求面其實已經大幅
減退,只是市場價格透過有效率的控制還沒有反應回去而已。但這並不會持續太久,只要在
需求再也稱不住價格時,下修的價格將會更進一步引發外資賣壓跟本國投機者的賣壓。畢竟
一個國家的人並非都是笨蛋,事實上大多數真正聰明的投資者都在等待這樣的機會掠奪財富
。此時日本政府才終於發現自己的國家將會因為自身的瘋狂毀滅經濟的正常運轉,然而卻低
估了隱藏的弊病。日本這個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高齡國家(人口結構老化嚴重)承受不起一絲
劇烈的降溫動作,原本立意良好的管制跟降溫政策因為孱弱的金融體質而變成造成心臟休克
的殺手(註),終於使日本的股市跟房市開始快速下跌。

三年後日本日經平均股價下跌到14000點,只有高點的四成不到,房地產在實際需求面仍持
續萎縮下市場價格只有高點的一半、甚至八分之一。而因為抵押資產實際價值遠低於抵押
價格的問題在借款者再也無法支撐利息及還本(註)後開始爆發,壞帳其實並不是在這個時候
產生的,而是早在高估時就已經埋下不確定的數字,只是這時候終於發現原來是這麼大的差
距。崩潰的金融秩序更進一步使透過資金槓桿操作的資產投機與正常投資行為都失去了資金
供給,因此資產需求更進一步大幅度地萎縮、衰退,持續十年都無法顯著地恢復。

日本人花了將近二十年才將這些壞帳打消,而且其中有許多是用違法或違反公眾利益、直接
消耗大眾的財富辦到的,而之所以這麼做只是最高端的富人擁有控制權可以在保障極少數人
財富的目標下將實際上支撐國家運轉的民眾當作棄卒。這種掏空國力以換取極少數人權益保
障的做法反而陷入了惡性循環,不但讓高端富人再也沒有辦法透過大眾快速累積財富,還因
為民眾財富蒸發、消費萎縮而使自己的財富消失。這種富人因為短視近利為了自保宰割民眾
的行為,反而更進一步拖累了整個國家,連自己也在劫難逃。

富人並沒有義務拯救國家,認為富人就應該為社會公義犧牲自身權益的人根本是過度天真。
為什麼這世界上會有那麼多具有遠見的資產家從不趁亂對民眾殺雞取卵?這只是因為這些人
非常清楚明白自己的財富就是建立在人民的財富上而已,因此對他們而言維持人民的富裕比
短時間內保全自己的資產更加重要。假如一個國家充斥著毫不在乎民眾生計的資產家(註),
在這樣的亂局之中,只會像1990年代的日本一樣陷入失落的十年,難以翻身。

國家的富裕是建立在人民的購買力上,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購買力再也無法維持,資產家就
難以持續性地讓自己更加富裕。最後必然逼迫外國投資轉移、甚至逼迫本國資產家外移。政
府跟資產家若不想背離這個國家,該做的就是讓資金從一開始就做好有效率的利用、避免富
裕與購買力因為無效率的投資被外資大量賺走或因為難以理解的奢侈浪費性消費而虛耗(每
天倒掉的『噴』,其實就是虛耗國力的基礎),而更重要的是在面對必然降臨的困境時,更
應該把眼光放遠、儘量維持住人民原本的富裕跟購買力,不要只知道在生產成本上往人民開
刀。

否則這種行為,祇會換取自身的滅亡而已,經營道德根本是不切實際的空談,事實上聰明有
遠見的資產家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長遠的未來與避免自身的滅亡罷了。



註:貿易壁壘絕對是自殺行為,只是可以報復對手這點讓充滿民族主義激情的國民自我感覺
        良好而已,至於一個國家喜歡用經濟成本換來自我感覺良好的效益,也算是一種均衡。

註:這種想要賣天價、甚至幻想用世界等級高價把資產賣給別人的心態,不就跟今日台灣人
        天天幻想著要把台北房地產跟股票用嚴重偏離實際價值的價格賣給陸資的可笑心態一樣
        嗎?

註:很多緊縮政策往往是帶動跌勢的推手,然而若是不執行這些政策,只會在未來市場自然
        反應時跌得更慘而已。政客如果不懂得這樣的道理,反而會因為短視近利害慘這個國家
        ,葛林斯潘過度維持他想要的非理性榮景,就是一例。


註:高成數融資的投機者真正的壓力其實不是來自於利率的變動,而是還本。在寬限期結束
        或還本用資金耗盡後,若是投機價差賺取的利潤無法負擔成本、並且償還本金,投機者
        根本就沒有能力還本維持債務,必然得要面對破產。利率對投機者的影響不是最大的,
        資產價格上漲不如預期與資金的取得變得緊縮困難才是最大的影響。

註:台灣的資產家多半是這種短視近利之輩,號稱電子業教父的張忠謀都選擇在衰退時剝削
        第一步先剝削員工再說了,真的不要太寄望這個國家能不踏入日本曾經踩進的泥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