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就業、匯率與貨幣的小小看法(三)

為什麼某些民眾不喜歡升值造成實質加薪

前一篇提到,若是干預匯市強迫貶值,實際上就是全國性一體減
薪。因此反過來說,若是在沒干預下,因為國民"拼經濟"的努
力讓出口大於進口(俗稱"賺取外匯",但這個詞的原意以及想
要表達的意思,在現代貨幣體系架構下,像是一場笑話),而造
成貨幣升值,那就會產生全體性的一致性等幅度加薪效果

然而,問題就出在這裡。

我們將一國的出口產業大致分成兩種狀況:擁有高度優勢以及
沒有半點優勢。擁有高度優勢的產業,因為特殊的專利權或是該
國人口教育或專業能力的差異,使得該國能在跟他國有相同定
價下獲較高的利潤。而弱勢的產業,則是完全沒有利潤可言,甚
至得靠著政府補貼才能存活。

然而,由於優勢產業的努力,貨幣將會升值-造成全體一致性等
幅度的加薪。雖然名目上弱勢產業並沒有加薪,但是他們卻因為
其他同胞的努力而實質購買力提升!但是我們知道,該產業本
身的勞動供需並沒有產生任何的改變,而是匯率升值使得該弱
勢產業的美金計價薪資上漲,因而使該產業產生虧損、甚至面臨
停業的死線。

該弱勢產業的員工並不想要加薪-可能想,但是又怕把公司搞
倒。然而優勢產業的努力卻"害"他們加薪了!假如優勢產業
的努力讓匯價上漲一成,他們就加薪一成,該弱勢產業的虧損就
擴大一成,除了弱勢產業的員工願意減薪一成,就無法彌補這個
破洞。

然而要他減薪一成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應該說要他們減薪就
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了。雖然說他們減薪一成回去,實際上薪資
也只是回到過去的水準,購買力沒有衰退,是嗎?當然不是,
為不是所有的消費都可以國際套利

生鮮蔬果、住宅、純勞動性服務(比如說買春),還有就是稅。這
些東西除了生鮮蔬果有一定的國際交易能力、住宅成本可能因
為升值下降外,都是國內價格不大會跟著匯率跑的消費,特別
各式各樣的間接稅,根本可以說衝著弱勢產業的勞工而來的

優勢產業的人不但外幣計價實質購買力上升,甚至還可能爭取
到本國貨幣計價的工資上升,讓實質購買力爆發性提高。如此一
來包含上述幾種性質的產品,就會因為無法國際套利,而在優勢
產業的人消費力大增下而需求大增,使價格上升。

比如說,竹科新貴愛吃以前是便宜貨的蔬果,說是"有機",結
果導致整個蔬果市場價格越爬越高,因此竹科的弱勢產業員工,
光是維持原薪水就變得吃不大起蔬菜了,更何況是減薪。最倒楣
的還在後面-間接稅往往是以價格的某個百分比課稅,而蔬果
價格隨著新貴的所得成長上升,間接稅也跟著上升!

除非該國所有產品跟服務的價格,因為匯價上升而使進口成本
下跌的幅度,能至少跟弱勢產業員工應該減薪的幅度,否則弱勢
產業的員工接受減薪都只會降低她們的生活水平。然而實際上
就連台灣跟日本這麼倚賴進口的國家,都辦不到-日本號稱通
縮,然而實際上"服務"的價格是直線上升的,而通縮的幅度,
完全跟不上弱勢員工實質薪資下降的幅度。

甚至因為人口過度聚集在特定城市地區,使得弱勢產業員工必
須跟優勢產業員工"搶食"。然而這類商品(住宅也是)有其運
送距離的先天限制,不僅無法國際套利,甚至連跨城市套利都有
難度,等到該商圈內的供應能力已經到達先天上的飽和,價格就
會呈現嚇壞人的暴漲趨勢。東京都內的蔬菜價格已經高漲到令
低收入戶淪為"只吃得起肉、吃不起菜"的窘境就是如此,然而
政府對於東京都會圈的過度補貼經營,也讓這些人成為離不開
這個鬼地方的賤民。

弱勢產業的員工們什麼也沒做,就莫名其妙陷入了這個困境-
是的,問題就是出在"他們什麼也沒做",因為,他們什麼也不
想做,我們甚至可以說,對他們而言,問題是出在優勢產業的員
工太努力了。

這就是社會主義者反對的"自由經濟";這就是共產主義要打
倒的資本主義;這就是計畫經濟者想要調控的、這就是部份國家
央行想要干預匯率的另一個動機。因為他們要透過全體一致性
避免加薪,讓那些有優勢的勞工獲得的加薪幅度降低、而弱勢員
工的所得不變,來避免這樣的情況。

在匯價會自然反映的國家,邪惡的資本主義會迫使每個人必須
不斷進步、升級、發展,以保持活下去維持至少相同生活水準的
動力,放棄進步者,淪為賤民的機會就越大。而在社會主義國
家,升級、發展、進步的動機卻受到抑制,政府為了讓社會"和
諧",因此極力營造一個避免進步空間的國家,因為唯有如此,
才能避免"貧富差距拉大"。

而不想追求整體的進步,反而想去追求貧富差距不要拉大這種
齊頭式平等的笑話、甚至還阻礙其他國民進步,這樣的蠢念頭
就甭提了。

別忘了,地球村的其他勞工還在進步,你不進步,就算用一種貨
幣保護自己,也只是逃得了一時,躲不了一輩子,畢竟,土衛二
星人不會賣石油或水過來地球。




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

就業、匯率與貨幣的小小看法(二)

早大的政客不是笨蛋,只是他們並不把你當人

之前的文章曾經提過,日本並不是一個自由經濟的國家。在戰後的日
本政府,為了解決高度失業且開發度衰敗的問題,執行了很多對於市
場秩序調控的政策與法律。

首先就是將所有的行業別都列為審查制度-過去的日本,要在巷口開
間有賣酒的便利商店,可是需要通過審查才行的,若是政府認為同地
區已有同質性的廠商,就會被認定你開這間店會浪費該地點的地租效
應云云。簡單來說看現代的例子比較快:

想知道戰後到1980年的日本政府架構,就去看最近二十年的中國,基
本上中國是在抄襲日本的。也就是靠著架構出幾個大型的商社與集團
,讓這些商社與集團在政府的管控下互相制衡與競爭,並且服從政府
的戰略決策。

在這樣的架構下,誕生了許多不同的工商團體-跟美國那種遊說團體
不同,台、中、日的工商團體,是"直達天聽",而不只是一種左右國
會的意見。由於政府行政權非常肥大,工商團體的意見便容易被直接
實行。

糟糕的是這些商社因為長達三十年的超高速成長,成為了左右世界經
濟的"系列企業",一間企業能動用的資源都能撼動南美洲任何一個
國家了,集合起來要撼動日本政府,也不是難事。

而要求日本政府在1980年代初無視資產泡沫依然瘋狂壓低日圓、迫使
日本政府刻意忽視金融泡沫、迫使日本在1990年代瘋狂亂灑錢、迫使
日本小泉純一郎與竹中平藏搭檔作出違背經濟基本智商的政策、作出
違背人民期待甚至會惡化就業狀況的派遣擴大政策的,就是這些失控
的大商社聯誼會,就是日本真正的內閣,經團聯。




日本有名的漫畫島耕作系列的主人翁島耕作,已經爬上了初芝(影射東芝)
的社長高位。有人開玩笑說,結局篇應該就是"經團聯會長島耕作"了。
圖為經團聯跟溫家寶合影。



但這些商社組織最早是為了聽命於日本政府,為了提高就業水準、提
高資本投資、提高國民所得而形成的組織,就如松下幸之助所說,在他
那個時代,並不是他開一間公司賺錢,而是日本政府雇用他出來開一間
公司,然後他領取日本政府給的獎賞。最早,這些商社組織是幾乎完全
聽命於政府的-因為政府權力太大,他們掌握的太少。

遺憾的是,政府使用權力灌溉他們數十年後便養虎為患,一切的失控是
從1980年代面對匯率升值壓力開始的。管制匯率在1970年代退流行後
,日本依然以此為準,實際上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同樣的原因也可以
在南韓、中國、台灣身上看到。是什麼原因呢?

所謂的刻意壓低幣值的固定匯率制度,實際上是一種全國性降薪手段。

在學習經濟學的時候,會學到一個"常識",那就是名目工資具有僵固
性。如果企業要對勞工降薪,不論是不是"應得的",勞工都會直接認
定是"壓榨",而以罷工或是其他消極形式反抗(比如說怠職)。不論是
凱因斯、新凱因斯或是理性預期理論的支持者,都認同這個共識,而且
也發展出另一種共識:既然勞工只看得到眼前的數字,那就操縱他們看
不到的數字。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操縱通膨,來使實質工資下降。

凱因斯到理性預期學派並不是天平的兩端,而是一條數線上的推進,說
明政府要如何才能有效操弄民眾。在美國,實質工資的壓低必須透過貨
幣政策跟財政政策,使得美金跟大宗物資的價格成反向波動才能辦到。
因為美金就是物資交易的基準貨幣,既然物資由於貨幣供給或是財政擴
張政策而上漲,其實就是美金計價的實質工資下跌。

而在亞洲國家,若是無法直接對世界物資價格產生顯著的影響力,最好
的方式就是操縱匯價。

也就是說,若美金計價的物資全面看漲,而新台幣卻緊盯美元甚至下挫
,那其實就是政府在實施全國性的工資下調。是什麼人直接造成台幣計
價薪資實質下跌的?其實央行實在逃避不了責任,因為他們的目的就是
要透過強迫壓低全國實質薪資水平,來提高就業水準。央行不關心你開
不開心,他關心的是你有沒有去工作。

而壓低匯價對於廠商而言,有操縱利潤的好處,更可以免於因為被迫要
產業升級而面臨被淘汰的恐懼。這實際是對於全國民眾而言沒有實質好
處的政策,就這樣在互蒙其利之下嚴密地施行。

遺憾的是,日本政府十多年壓低匯價造成的資本泡沫,已經到了若不處
理甚至可能讓日本經濟腰斬的程度,因而在廣場協議的壓迫下順理成章
地在1985年開始逐步放手日圓升值,放棄了這個餵養老虎十多年的
策。不幸的是,老虎已經養大了,不給他吃飯,老虎就把主人吃了。

日本政府在1990到2007年之間做出的諸多荒唐決策,多半來自經團聯
的建議,包含一致受到全國人民反對的擴大範圍開放派遣。而實際上跟
經團聯可以說是水火不容的菅直人內閣,也不得不為了上次選舉受挫的
考量,而接受干預日圓匯價,畢竟,那麼作真的可以使就業狀況上升,只
是反而會讓人民不幸地像個工作的奴隸而已。

幸運的是,這些觀念以及其他關於通膨的基本知識,已經因為匯價上漲
使人民嚐到甜頭後開始受到認同,一些以前經團連跟自民黨洗腦的神話
,已經開始改變-如果日本人真的從此改變,要好好感謝中國人才是。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就業、匯率與貨幣的小小看法(一)

第二次關稅戰爭的開始



由背後有工人團體撐腰的美國民主黨議員,正式推出匯率監管法案
的審議。此法案的主要目的,是將反傾銷稅的適用對象擴大到因為
外國政府操縱匯率而得利的外國廠商。舉例來說,就是日本、南韓、
中國、台灣的出口廠商。



"傾銷"指的是廠商藉由外國政府干預或是其他違反自由競爭精
神的協議或條款,因而能夠在實際上不應該賺錢的產業,靠著這些
會造成市場競爭機制失效的條款或保護,而能進行"削價競爭"
透過在短期內將定價低於市場上其他自由競爭者所能提出的價格
、使其他廠商退場,而能夠大幅擴增市場佔有率大賺一筆。



反傾銷指的自然是要遏止這種行為。因為如果一個國外廠商喜歡
把價格定得很低會虧錢、作慈善事業,那我國政府自然沒有什麼好
說的,畢竟該外國廠商是在貢獻他的剩餘、也就是利潤給本國消費
者享受。然而若他並沒有貢獻他的剩餘、而是透過外國政府補貼達
到損益兩平、甚至有充分利潤,這樣的作法等於是外國政府利用其
主權對我國廠商的壓迫。



因此,反傾銷其實是一場場提升到國與國之間整體貿易戰爭的大
戲,兩國之間的反傾銷訴訟往往能反映兩國貿易緊張的程度。

每年遭受最多反傾銷訴訟的是中國的國營企業,中國的國營企業
本身接受政府給予鉅額補貼,而中國政府為了提高就業機會,給予
國企的第一優先指示乃是"擴增市場份額",以便在利潤不必等
幅提升下透過提高出口量來支撐國內生產設備與半成品加工的需
求,並如此循環下去顯著提高就業機會。



這些國企(其實私人企業也不少)的削價行為不見得是為了消滅競
爭對手以便在未來要將售價拉回高水準、賺取暴利,有許多是為了
完成政府賦予的任務,而持續以藉著政府補貼才能維持的低價銷售
-如此才能維持這麼大的生產量,雇用這麼多工人來完成政府要求
的"降低失業"的任務。



在中國脫離共產社會之前,日本則是各國反傾銷法的眾矢之的。戰
後數十年來,日本為了脫離百業蕭條、人力過剩而普遍貧困的狀況
,實際上各大商社都遵守"政府支持與補助、海外產量與國內雇用
擴增"的原則,再加上1960s~1980s政府源源不絕的匯率管制
,造就了日本所謂"高就業水準、高國民所得、高貿易出口、高外
匯存底"的四高現象。



當然,透過匯率管制與擴增出口累積的經濟成長,必然造成嚴重的
資產泡沫,而衍生更嚴重的問題-不過在戰後無計可失的日本人眼
中,這是惟一的方法。



日本幸運的是在當代反傾銷的聲浪與力量並沒有二十一世紀來得
強勁,否則當時日本的企業能否成功維持那樣的聲勢以維持失業率
,恐怕還是很大的問題。當然,進入二十世紀末之後,日本企業在各
國提高警戒水準後也無法再透過這樣的作法支撐龐大的就業市場,
而導致這種政府與企業的關係崩潰-畢竟日本是民主國家,不是政
府想硬幹就可以的。



然而二十世紀末、甚至步入經濟學高度電腦化的二十一世紀後,反
傾銷的力量透過市場需求(被傾銷迫害的廠商付錢找律師跟經濟學
家幫忙)而不斷成長到有如"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戰爭"的規模。

中國廠商甚至為了規避反傾銷稅,先將貨物轉送到第三個國家(最
常見的乃是台灣)假裝銷售後,再以該國廠商名義出口到美國。中國
有許多產業受到反傾銷法的反傾銷稅制裁後,加上補貼還原稅(由於
該國政府的補貼而使售價過度,所以美國抽稅來把這些補貼歸零),
雖然法律造成的成本大增,但在中國政府的要求下依然得維持高產
量、低售價,因而造成實際上不只賣便宜的東西給美國,還貢獻大把
稅金給美國的扭曲現象。



由於美國政府的要求是要將這種傾銷競價廠商靠著削價而傷害的
國內廠商利益給抽回來,而中國政府又不斷補貼場商以便維持低
價、給予了美國消費者額外的利益,兩者交互作用之下產生這樣的
奇景:中國人民拼命生產,而中國政府跟廠商聯手壓榨中國人民的
生產者剩餘(人民是勞動財貨的生產者),然後將這些剩餘補貼給
美國人。


也就是說,中國人喜歡工作,所以中國政府統一跟中國人民抽稅,
然後繳稅給美國人,請美國人少作點工作,多享點清福,以便讓中
國人有勞碌命,享受傳統"勤檢"美德。美國這二十年來的榮景,
應該要好好感謝中國人自願為奴的付出,而強力支持這類報復行
動的民主黨,正好是一向"站在勞動者一方"、"保護弱勢"的
道德分子。


當然,就如一切道德分子一樣,他們保護的是自己,而壓迫別的
弱勢族群,就好像台灣的工運支持者,寧願犧牲更低階勞動者的
工作權益、甚至造成廠商轉而壓榨派遣或外勞,也要推動某些政
策一樣矛盾。

然而這樣嚴密的制裁網,美國的道德分子尚未滿足,因為亞洲
各國還有終極的補貼轉移手段-匯率管制。



若外國政府沒有直接對廠商進行補貼,而是透過匯率管制來進
行所得轉移(下一篇將說明何謂"所得轉移"),進而使廠商具
有躲避反傾銷法大網、進行削價競爭的能力,美國目前尚無具
體的法案可以給予制裁。



這樣的法案,可以說是針對人民幣問題,將中美貿易戰爭升級
到全面開戰的水準。此樣法案一但通過,很可能引來歐盟的跟
進,最後造成消費國全面對生產國的戰爭。



有趣的是,身為消費國這一方的日本,卻因為某些原因,而迫使一向
反對匯率管制的總理大臣菅直人,同意日本央行進行匯率干預。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台北縣市的房價究竟如何

本會部落格剛開之時,曾作過調查,調查板友認為從2009年第四季到
2010年第三季的一年間,房價會怎麼走動。可惜google資料庫出錯該
調查已經被歸零,否則對照剛出爐的聯徵中心資料,第二季台北縣市
房價的單價,會很有趣。

當時約有三成的人認為一年內會跌三成左右,一成的人認為上漲,
三成認為跌超過三成,兩成認為跌三成以內,而剩下認為幾乎持平。

目前的資料顯示為小漲0.58萬,先上漲後在傳統旺季第二季回跌,
第三季目前看來可能不太樂觀。不知最後鹿死誰手,因此重啟投票
,用閱讀器看的朋友煩請移駕主網址投票,投票器在右上角。

附帶一提,原先評估第二季應該不會跌,反而下跌實在讓人意外。

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

有"方法"讓台灣追上日本嗎?

台灣人最好期待開黑船來的是美國人

所謂的明治維新,指的是十九世紀後半日本因為江戶幕府的封閉
、僵化,導致為了尋求"公平貿易"(註)的美國以武力強迫江戶
幕府開放官方通商港口後,由於江戶幕府的顢頇造成民怨而反對
運動四起,最後幕府解散、將政治實權交還給明治天皇跟日本朝
廷後,一連串器物、制度的改革。

明治維新以及相關的倒幕、攘夷歷史事件由於是日劇與電影、動
漫畫的絕佳題材,始終在日本人氣不墜、幾乎人人朗朗上口,最
近更因為<篤姬>跟<龍馬傳>再度炙手可熱。

然而在這段所謂的"倒幕"(推倒幕府、天皇親政)歷史中,其實
是對於日本傳統文化價值觀的一段不堪回首的悲慘過往。那個時
候江戶幕府由於軍事能力低落、外交能力近乎於零,更糟糕的是
,沒有法治、理性思考還有對外國人的基本尊重、只會自以為是,
導致被列強騎在頭上簽下一連串不平等合約。

而影響更大的是,日本人的思考價值觀更是從那之後,永遠地改
變-也就是說,傳統價值觀幾乎完全被拋棄。

現在的日本人多半不會說"要尊重傳統價值觀"或是"要從日本
傳統價值觀思考"這樣的論點,就算這樣說,也多半指的是明治
維新後到二戰,那段日本曾經是大日本帝國的時光的戰前價值觀。

為什麼?因為日本人非常清楚,過去的日本人,就是所謂的東亞
土人-在光榮公司出品的電腦遊戲"大航海時代三代"中,玩家
學習的技能"東亞土語"產生作用的地點正式在黃金之國日本,
對十七世紀已經經歷過啟蒙運動的歐洲人而言,日本確實就是思
想未開化的土人。

更何況是在兩百年後、歐洲甚至經歷過工業革命、民主立憲,對十
九世紀的歐洲人而言,日本人跟非洲人的智能水平是沒有多大的
差異。正是以前的思想跟價值觀如此缺乏開創力、缺乏思考力、缺
乏尊重、缺乏理性、邏輯,才會導致日本被當作土人一樣欺負。正
是因為那套價值觀是那麼地不容於世,幾乎被日本人拋棄殆盡。

現在地鐵站能看到的日本老婆婆就算穿著和服、拎著小包包,實
際上那頭斑白灰髮下的腦子,可以說幾乎沒有吸收任何的"日本
傳統思想",頂多是存有各種傳統習俗的記憶,所謂的"用傳統
價值觀思考"這件事情,在日本頂多追溯到軍國主義時代而已。

明治維新為什麼如此成功?因為日本不只引進了大量荷蘭器械、
不只引進了德國律法、不只模仿了俄國軍隊,不只學了荷語、法
語、英語、德語,不是因為蓋了許多鐵道、公路,更不是因為天皇
穿著俄式軍裝拍照。

真正讓明治維新如此成功是因為在十九世紀結束之後,日本人
已經"脫亞入歐"-放棄亞洲人定位、放棄亞洲價值觀、放棄
過去造成日本人被當土人欺負的落後思維,成為一個"用歐洲
方式思考"的民族。因為惟有抱著歐洲人的方式思考,才有辦
法正確使用那些典章、制度、器械、經濟體制,唯有學會啟蒙運
動後帶來的理姓思潮,日本人才能跳出"被當土人壓榨的亞洲
"進入"壓榨土人的歐洲"。


而那段時間的中國呢?我們在"自強運動",以為引進器械跟
設備就可以改變;後來意圖推動戊戌變法意圖學習體制(但夭折
了),後來更正式君主立憲、甚至推翻帝制,號稱建立一個"民
主國家"稱之為中華民國。

但不論是自強運動到中華民國,不論是公共建設方式、政治運作
方式、、商業互動模式到最基本的個人思考,依然強調不能"忘
本"、要用中國傳統價值觀思考。就算到了2010年的今天,依
然沒有擺脫那個五千年的鬼魂。威權獨裁家族的後人蔣友柏受
過美國教育後,對於那些叔伯輩、掌握台灣政經權力的人批判
道"他們雖然去美國留學,卻沒有把民主學回來"。從1861年
到現在的一百五十年為止,所謂打著"中華文化道統"大旗的
人,實際上都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為什麼?因為民主跟理性這兩個詞,從根本上是與中國傳統文
化價值觀相違悖的,當柏拉圖在討論理想國時,孔老夫子在教
你要乖乖聽話不要欺君犯上;當康德在討論二律背反時,我們
的學者與官僚在教導、遵行的是徹底服從君王拋棄思考能力的
八股思想,因為民主跟理性這兩個字本來就不存在所謂中華文
化的價值觀裡,所以到今天維基百科裡面依然沒有專屬頁面解
釋何謂"理性":
























雖然有理性主義、有理數等條目,但是要台灣人用中文專注解
釋何謂理性,似 乎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才會到現在還沒
有。


台灣人什麼時候能遇到黑船來襲、徹底體會到原來台灣主流的
所謂中華傳統價 值觀是所謂的東亞土人價值觀呢?-部分愛日
族喜歡的日本戰前價值 觀也包含在內,那個時代的價值觀現在
早就被日本人當老古板了。什麼時候才能學會把理性放上去維
基百科呢?

沒有學會放棄那一切東亞土著的思考方式,不論是號稱推動"
台灣的明治維新"還是建立台灣民主國,不論是要用凱因斯的
方法還是佛里曼的方法推動經濟,在換掉"中華文化"的腦袋
之前,都只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笑話罷了。

而台灣人最該擔心的,不是黑船來襲,而是到時候開黑船來的
不是美國人,而是中國人。

因為十幾年前被美國經濟黑船一砲轟醒的中國人,雖然還像一
百多年前的美國人一樣經濟、文化、社會秩序一團混亂,然而他
們的百度百科裡面已經有了"理性"這個條目了。

想要維護傳統中華文化價值觀的人,應該要反對統一、支持鎖國
,因為他們打開大門想要歡迎的祖國,其實是完全放棄中華
文化價值觀、又放棄了共產主義價值觀,現在正好是戰前日本軍
國主義價值觀的"中國人"。

到時候,只怕是滿清遇上日本,被人拿得一點也不剩。


我們需要凱因斯式的政策來強化基本建設嗎?只怕是另一場自
強運動;我們需要"就這樣放著不管自然會均衡協調"嗎?只
怕是等到中國黑船來打開台灣人腦袋跟世界通港罷了,均衡是
說照著該爛的程度均衡,不是說會變理想國。


(註):滿清帝制跟江戶幕府末年,實際上都是有貿易的,只是
都是限制性壟斷(清廷指定的十三行)或是地下貿易(必須花錢
賄絡官員以行地下經濟),當時的外國人受夠了貪污腐敗、毫無
法制的中國跟日本,為了保障本國商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只好
逕自以武力強迫中國跟日本遵守他們的指示作事情。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整體社會教育水準提高,可是工資沒提高?

因為整體工資水準提高並不是因為教育程度邁向全民碩士化

這樣的問題在台灣可以說是越來越嚴重了,也因為民主政治而提升到
了要被拿來當國家經濟政策討論的層級,以便討好年輕選民。有趣的
是這種問題在歐、美、日,在數十年前就已經被預知、而且因為他們的
社會跟台灣社會的"不同"而沒有惡化到這種程度。

("因為比台灣社會聰明"這個用詞可能會被說歧視或社會達爾文主
義,所以使用"不同"來描述。)

台灣目前是已開發國家中十八歲到二十五歲年齡層就業比率最低的國
家,這邊的就業比率並不是說1-失業率,而是指沒有就業意願的人跟
有就業意願的人的比率(領失業補助的人雖不算在失業率內,但在此要
算在有就業意願的群體內)。

實際上的原因不外乎念大學、念研究所、當兵、念博士班等等。但實際
上調查台灣的工作職缺,工作內容大多數需要的是高中畢業的數理語
文能力,在大學、甚至研究所期間獲得的理論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反而
"完全沒必要",實際上大學或研究所的教育對於這些人的工作是沒
有顯著的幫助,比如說台積電的工作並不全然都需要碩士畢業,但台
積電的相關職缺依然都是只要碩士。

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沒有在日本發生?照理來說日本對於教育的補貼
或是義務教育的作法都跟台灣接近,而那種"一念大學就翻身"的觀
念也跟台灣接近,為什麼日本沒有這種情況發生呢、而就業率反而跟
歐洲比較接近呢?

這就要回歸原點:問題是怎麼來的?

二十世紀後半對於訊息傳遞的研究發展得非常快,甚至變成了專門的
經濟學領域,而且內容有如天書一樣難懂。但基本觀念卻非常好理解
,而且課本最普遍的舉例甚至跟好符合台灣所面臨的問題,因此直接
Varian個經課本內的舉例修改後拿來使用:

假設一、有求職者A跟B兩人皆為高職畢業,但假設A的工作能力大於
B,而此求職工作並不需要大學程度的訓練,只需要高職的訓練。

假設一幾乎符合大多數台灣產業求職面臨的狀況,讓我們繼續下一個
假設:

假設二、釋放職缺的產業沒有充足能力檢驗求職者能力,其內部的績
效評估系統無法套用尚未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的其他資料來衡量可
能的工作能力與績效。

實際上這個假設的符合程度正是這個問題的嚴重程度的主要原因,在
此先以此假設完全成立。

假設三:工作能力對於獲得更高學歷所需的能力有高度正相關,工作
能力越強者獲得更高學歷所需付出的成本越低。

假設四、故無法正確評估求職者的產業,直接以學歷高低來評估能力,
並藉此設定薪資水準。

在這些假設之下可以得知:獲得更高的學歷證明對於工作並沒有實際
幫助,但卻是可以向雇主傳遞"我工作能力較好"的訊號,以獲得更
高的薪資水準。

在薪資水準有顯著的差異下,就會讓能力較好的求職者有誘因去尋求
更高水準但對於工作能力沒有顯著幫助的學歷證明。最後的結果就是
求職者B將會獲得一個低水穩的工資,而求職者A將會再進修去念插
大並獲得較高的薪資水準。

這樣的結果讓台灣社會產生"學歷越高薪水越高"的認知,進而在民
主政治的機制下開始推動全民念大學,由社會大眾大量的稅務補貼來
讓大學學歷普及化,甚至碩士學歷普及化。

但真正讓整體薪資水準提高的是整體的職缺在世界分工的角色下,有
高的重要性、更強的比較優勢,真正讓1980~2000年整體社會薪
水準上升的是台灣的產業結構的變遷、使勞力密集逐漸從台灣退場
,而使得高職、高中程度所受訓練就能發揮價值的職缺增加,因此原先
高中、高職訓練能力所需職缺就能獲得的薪資水準提高。

然而台灣社會卻誤認為是因為整體教育水準提高所以薪資水準提高,
當然實際上台灣需要的大學訓練職缺當然是有增加的,因此這種問題
在2000年以前並沒有嚴重爆發。

然而在2001年科技網路泡沫破滅後,台灣需要大學、研究所訓練的高
薪資水平職缺,跟不上大學還有研究所學歷畢業人數成長量。這些人雖
取得了一樣高的大學學歷,實際上大多數還是從事只需高中職程度訓
練的工作,那自然不會因為學歷增加而薪資增加,學歷只是讓雇主知道
那種職缺下應該怎樣給薪水高低,並不會讓雇主給你另一種職缺的高薪

意思就是說,一樣是最低等級的庶務工作,私立大學一萬八,國立大學
兩萬,並不會因為是大學畢業,他就給你財務部門專員的三萬元薪水。

於是前述的假設一的內容在這種影響下稍作修改,又可以繼續套用:

假設一、有求職者A跟B兩人皆為大學畢業,但假設A的工作能力大於
B,而此求職工作並不需要大學程度的訓練,只需要高職的訓練。

或者改成:
假設一、有求職者A跟B兩人皆為研究所畢業,但假設A的工作能力大
於B,而此求職工作並不需要研究所程度的訓練,只需要大學的訓練。

而問題持續下去,台灣真正需要大學、碩士訓練的職缺沒有增加、以
獲得在世界分工下更高的價值生產能力,這問題就一直在這個死胡同
內打轉。

實際上這個問題討論的重點並不在於社會的學歷高低,而是為什麼產
業沒有學歷以外的方式去評估就業新鮮人的工作能力,而使得學歷的
高低脫離工作內容所需的訓練,而成為求職者向雇主散播"我很好"
的訊息傳遞方式?

但由於台灣的社會大眾沒有足夠的動機去思考這個問題,接受"學歷
就是工作能力的最佳證明"這個看法,失去了由求職者這端改變現況
的機會,反而進一步要求政府給予教育更多補貼,由於念研究所才能
獲得更高薪資,所以繼續前面的邏輯:應該給予研究所更多補貼,以便
邁向全民研究生的社會。

而台灣的產業界也是如此,實際上求職者A這種能力所需對應的原始
薪資水準,是會比求職者A去念書後還要低的,如果產業能找出更好
的評估機制,就能避免成本因此虛增,然而台灣的產業界也直接接受
了學歷當作評估機制的假設,沒有認真尋求降低成本的動機。

這問題是否出在對於學歷機制有太多補貼,因此強迫廠商跟求職者改
變偏好、更加偏好用學歷來證明能力呢?又、降低對教育的補貼能改
變這樣偏好被扭曲的現象嗎?但主張降低教育補貼的政策會受到支持
嗎?

這是求職者、廠商雙方的思考能力欠缺的問題,當嚴長壽一邊高喊"
不一定要大學畢業"的同時,經營的飯店徵求儲備幹部時卻開出"限
碩士"的條件而台灣卻沒有太多人反彈、依然將嚴長壽當作經營高手
時,我們就知道,其實台灣人並不想解決根本的問題。

只是想透過這種吵鬧,讓教育受到更多補貼,然後邁向全民碩士、全民
博士。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常態分班是理盲與濫情的作法

常態分班這種只有政治正確的謬論,在不知道為什麼政治正確觀念近乎
零分的台灣,在這幾年近乎理盲的渲染之下流行了起來。支持常態分班的
人最基本的論點是:

過去因為能力分班,有許多人被分到後段班,然後被老師放棄自生自滅
所以能力分班造成教育資源分配失當的問題。

如果有最基本的理性推論能力,將會發現導致教育資源分配失當的是
"被老師放棄自生自滅",而不是能力分班。也就是說,問題是出在老
師放棄學生這點,並不是能力分班的篩選。

能力分班的用意是基於"因材施教"的觀念-這個大家都知道,是孔子
說的。若跟顏淵講教子路那套,顏淵雖然表面裝得很認真,其實心裡在
想"你當我白癡嗎?"若跟子路講教顏淵那套,子路大概完全聽不下去
,一氣之下就把孔老夫子給一刀斃了也說不定。這就是孔子知道要因材
施教的原因。

在古板的古代社會,子路需要什麼是孔子說了算,顏淵需要什麼也是孔
子說了算,但現在這個社會並不一定是這樣。子路可以知道自己游俠氣
太重,所以去修一些鍛鍊基本情緒智商的課程;顏淵知道自己可能會餓
死,所以就不浪費時間修那些他都已經熟的孔家學問,跑去修墨翟開的
"如何成為守城達人"的課程以求未來能謀得一職求得溫飽。

孔子本身在貫徹因材施教這方面,限於他的能力問題(一個貴族要他理
解顏淵的溫飽問題,是很困難的)無法貫徹,才造成了顏淵完全學不到
不要讓自己餓死所需要的觀念跟技能。也就是說顏淵之所以送了一堆臘
肉給孔子當學費,結果還是餓死了,並不是因為孔子的因材施教,而是
因材施教不夠徹底,顏淵沒有學到他真正需要的東西。

但這個時候支持常態分班的人就高喊了:這些東西沒那麼難!我們需要
的是教最基本限度的義務教育,如果大家有興趣修更難的,就到高中、
大學去,國中小只教簡單的、必要的,這樣就不會有拿顏回課程去教子路
的問題了!為什麼一定要因材施教?大家都學一樣的不是很好嗎?

當然這樣的說法是沒有問題的-但卻跟常態分班沒有半點關係常態分
班跟教簡單的東西有必然關係嗎,不是吧?實際上再簡單的東西,比如
X+Y=5為什麼是一條直線,就有分教五分鐘就能懂的人跟教五天才能
理解,甚至教五個月都不懂的差異。要常態分班當然是可以,因此教師就
必須去找一個平均值當對象(就是常態分班支持者說的"一般水準")設
計教學內容,好讓他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也是有私生活的)可以讓最多
人,也就是平均水準付近的人懂。

除非他時間太多,用好幾種教法一直教,學生也時間太多,因為大家都是
常態分班的同班同學,必須一起上課。如果讓強的人先走了,不就是能力分
班上課?只是逼迫大家用同一間教室用同一個老師上課罷了,所以不能走
大家通通坐好。結果老師如果不想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就必須一直用不同
的難度重複教,雖然這些學生沒有顏回跟子路的差異大,但還是差異的,有
差異你就要教好幾遍。

就算用再簡單的內容當國民義務教育,能力分班依然是必要的,因為沒
有能力分班,就無法因材施教。強迫規定常態分班,本身就是在提高因材
施教的難度。常態分班後老師被迫要教好幾種難度,而學生也被迫要聽
根本不適合他的難度。這就是教育資源的浪費-也是在浪費學生寶貴的
青春。

然而老師的時間是有限的-再怎麼有熱情的老師,都無法靠著毅力越過
人跟人之間對於各種東西有不同程度理解能力的差異,這種自然造成的
高牆。最後的結果就是不論他選擇怎樣的上課難度,都必然有一部分的
學生聽不懂,因為這些學生在這方面的理解能力跟多數人實在有差距。
不管怎麼有毅力(其他學生也很有毅力)想要教會他們,總是有極少數人
不懂,好的教學方法跟有毅力的老師(與學生們)只是能減低這種人的數
量,不能完全避免。

最後呢?沒時間了難道不放棄他們,還能怎麼辦?

實際上,常態分班反而是造成教師有放棄學生、使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動
機的恐怖作法。能力分班跟老師放棄學生並沒有推論因果關係,然而常
態分班是有推論的因果關係的。

如果只會用"以前能力分班時有不均問題,所以能力分班是造成不均問
題"這種會嚇死人的推論能力來分析問題,人類可以說是兩百年來都毫
無進步,因為有統計(歷史發生時點)相關性跟是不是因果的推論,是一
百多年前就被證明是兩回事了。這兩百年來海盜數量減少的同時碳排放

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什麼?不是逃避學生需要什麼的問題,而是主動提供
讓學生選擇他們需要的課程。國中小的課程分成不同的難度,如果你上了
這個難度兩次課後發現跟不上,就自己降去低一點的難度。那些上幾堂課
就覺得懂的人就可以往上修完更難的課,然後用多出來的時間去修自己
弱的課程的課。

這是什麼?這是美國的能力分班,這是孔子說的因材施教。孔老夫子如果
知道念了一堆他講道課程、每個人都會說因材施教的那些人,竟然反對因
材施教,而是一些金髮碧眼的洋鬼子番人實現他的構想、甚至發揚光大,
不知會有何感想?

最後順帶一提,實際上台灣實施的常態分班,是自以為的常態分班,實際
依然是能力分班。不同的是,直接將小孩分成絕大多數"正常人"跟極
少數的"不正常人",貼上這個"異類、離群值"的標籤後把小孩送進去
資源班罷了。分成正常班級跟資源班,根本就是能力分班,而且是最爛的
能力分班法。

台灣人,只是為了某種政治正確,搞出政治不正確的資源班,然後為了常
分班徒然浪費教學資源、毫無必要地增加教師負擔罷了。

學生需要的不是會放棄弱勢學生的常態分班,而是更能符合他們需求的
能力分班上課。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基本工資與正義(下)

工作責任制是管理者的問題嗎?

有一個讓台灣勞工具有強烈動機提高基本工資的,其實是"責任制"的
工作。責任制意味著加班沒有加班費(非經常性薪資),因此在短期內勞
工還會因為抗爭行為的交易成本(非機會成本,而是指無法充分反映在
利益上的沉沒成本)而消極以對。其間一拉長,勞工就會因為這些成本
被克服而開始有動作,一個就是離職並且造成失業率跟職缺餘額同時攀
高的現象,另一個就是要求提高基本工資。

管理階層之所以實施責任制,原先瞄準的是責任制的單位薪資是最低的。
勞工相當偏好經常性薪資,因此使經常性薪資偏低。觀察到這樣現象的
管理者就產生了違背勞基法去強迫員工超過規定工時卻領不到加班費的
動機。

這樣的陋習在短期還會因為台灣員工不重視爭取自身權益而被默許,長
期便造成上述的問題。然而實際上造成此一問題的並不是台灣員工太過
乖巧,而是台灣的管理者-注意,不是資本家-太過愚蠢。

台灣的勞工運動者往往過度將管理者跟資本家當作同一個角色。實際上
管理者當然是可以跟資本家由同一個人擔任,但是這依然是兩個不同的
角色。管理者獲得的經濟利益跟一般勞工相同,是使用其管理技術賺取
薪資,而資本家是用他的信用、調度資金的能力賺取股東利益。傳統上因
為因為大股東兼總經理而混淆,在近代這兩個角色因為管理階層發放股
票選擇權而混淆,但實際上這兩個角色是不同的。

然而台灣的管理者卻出現了奇怪的非理性行為-對於資本家角色而言,
提高利潤才是較重要的事情,然而他站在管理者角色時,卻做出完全不
會提高公司利益、甚至還造成員工要求更高經常性薪資、使公司獲利能
力受威脅的壓迫行為。這種非理性行為就是儘管在淡季,也寧願讓員工
在辦公室裡吹冷氣打混,也不願意讓員工放假去、或是縮短上下班時間。

喜歡看著辦公室裡充滿員工瞎忙,明明這種行為並不會提高生產力也不
改善,是非常大的問題。實際上也是這種做法導致了經常性薪資在長期
被迫提高、而管理者只好裁員、賦予責任制更多責任,卻又造成經常性
薪資再度提高的雙輸局面。但是台灣人站在管理者角色時,卻會以此為
樂、以員工受到惡整而滿足。

為了符合經常性薪資的效益,管理者的思考太過單純膚淺,只知道強迫
員工責任制加班,卻不知道在規定工時外額外增加的實質工作時間,對
員工造成的負擔遠高於在規定工作時間內增加實質工作時間。由於造成
的負擔越來越不能跟僵固的經常性薪資成正比,逼迫了勞工去爭取直接
將經常性薪資提高。

實際上管理者該做的是什麼?他們該做的是正確調節人力使用。在淡季
時為什麼非得每個人同時上班、同時下班?在淡季時為什麼非得要每個
月不准放太多假?為什麼每次旺季都要加班兩小時的時候,不能多雇一
些人降低每個人的加班量然後讓額外的人力在淡季時透過放假調節、使
淡季時的人力成本使用效率變高?

這些問題都導向了台灣管理者(注意,不是資本家)的迂腐觀念上。習慣
於把員工當作奴隸、而不是一種服務的提供者,以為員工可以任意壓榨
都不會反抗,是問題的核心。明明低效率的勞動資源使用並不能為資本
家身份的自己(也就是股東)帶來更好的利益,卻因為身為管理者自己的
自我滿足(以壓迫員工浪費人生為樂),造成了道德危害,可笑的是,這些
人自己的管理者身分傷害了自己資本家身份的利益。不是別人,正是他
們自己傷害了自己的利益。

為什麼美國、法國這些國家的假如此之多,管理者巴不得勞工在淡季放
假去?因為這麼做可以降低勞工要求提高經常性薪資的動機,幫助公司
降低人力成本攀高的可能性,甚至法令允許,還可以稍微降低淡季的經
常性薪資支出,更加提高了人力成本使用的效率。儘管淡季不會因為讓
員工大放假降低非常多人力成本,卻可以避免整體性的經常性薪資因為
非理性行為使員工痛苦增加,在勞動效益沒上升的狀況下提高,現在願
意讓員工在淡季放假去,是為了避免以後要花大錢解決問題-反正那些
人不放假還不是在公司裡打混吹冷氣,公司還要花錢讓他上FB呢。

然而台灣的管理者呢?還是一樣的迂腐,只想要以浪費員工的人生、以
把他們當奴隸為樂,卻完全不在乎這樣的非理性行為傷害了自己的利益

當然這樣的問題,也許在台灣這些四年級、五年級的迂腐管理者退位後
,過個十年、二十年可以改變。但在短期內,最好的方式就是員工應該更
加堅持反抗責任制、以便迫使管理者採用理性決策-因為他採用非理性
決策的成本變高了。台灣的勞工真正該爭取的是讓採用"工作責任制"
的公司受到懲罰,並且爭取在淡季時打混的時間乾脆直接放假去,而不
是一昧地只想提高"經常性薪資的最低下限"。

遺憾的是,台灣的勞工寧願害自己較弱的同事失業、讓自己工作時間更
長、讓自己瞎忙去換取高一些的經常性薪資,也不願意保持一樣的單位
薪資水準、而有更快樂的人生。所以寧願繼續接受責任制,但是要爭取
更高的基本工資。要我們繼續當奴隸可以,但是請主人每天多給我們一
點餿水吃,但請不要在淡季讓我們放更多假,然後稍微降低經常性薪資。

說穿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難怪工作責任制可以如此僵固。因為,他
們將希望寄託在有更多的餿水可以吃,而不是更自由、更屬於自己的人
生,不是更能掌握自己的勞動資源,可以有更明確的價格。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基本工資與正義(中)

所謂的正義的勇者,其實都是以多欺少還會傷及無辜的莽撞之徒

在上一篇提到,最低工資的限制會造成因能力不足無法獲得更高工資工
作的勞動者,由於職能實在無法符合最低工資的條件,因此將會失去勞
動權。這樣的說法是簡化的,實際上的運作機制是這樣:

勞工甲只有國中畢業,且義務教育期間都在打混,英文只會認ABC、數
學只會加減乘除(還常算錯),語文表達能力低落。就連在工地現場都常
搞錯工頭的指示,只能擔任毫無技術層面的雜工。由於他想住在鄉下,
因此選擇住在偏僻的南投山中小鎮,從事工地雜工領取一天工作八個小
時、合計七百元的薪資,已經四十好幾的他連好好地看完一本漫畫的意
願都沒有,過著混吃等死的人生。

在沒有最低工資的限制下,由於工地將會需要一些就算中度智能障礙
都能從事的打雜工作(收拾、搬運)來分擔技術工人的工作時間,以便讓
時薪相當高的技術工人能把他們的工作時間用在比較攸關的作業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勞動力"這種資源的使用是比較有效率的,高技術
的勞動力從事高技術的作業,低技術的勞動力則從事低技術的工作內容
,但自然會產生所謂的"貧富差距"-所謂的貧富差距不是指資本家跟
工人的對立,事實上連工人跟工人之間都存在貧富差距。

然而若將基本薪資下限一口氣拉到技術工人的平均薪資水準每天一千
四百元呢?毫不意外地工地的作業方式只有兩種選擇:第一種就是要
求低技術工人想辦法學會高技術的作業能力,第二種方法就是將低技
術工人開除,然後給予高技術工人加班費要他們順便做低技術的工作。

這些低技術工人一定沒有辦法達到最低基本工資所需的技術嗎?這是
不一定的,但可以確定的是在他達到之前,他將會因為這項規定而喪失
工作權益。而那些像工人甲一樣幾乎沒有什麼進步能力的工人呢?可以
預期的是他們將會變成遊民、甚至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原本這樣政策的打算是要讓每八小時工資只有七百元的勞工可以過更
好的生活,也確實產生了作用-那些有能力進步但原本只想過著打混雜
工人生的工人,被迫進步學習一定程度的技術,儘管完全違反了他們當
初的意願,但確實過著更好的生活了。然而那些沒能力進步的人呢?他
們實際上就是被社會貼上了"輕度智障"的標籤,然後被當作無行為能
力人一樣被迫流浪街頭,別說要保障最基本的生活開銷了,連最基本的
作人尊嚴還有工作權益都被剝奪。

到頭來因為這項基本工資調高而"獲益"的那些工人,還是得被迫繳稅
以處理遊民以及這項政策產生的社會問題。處理問題所需的稅將會在不
同族群之間突破稅率的限制互相轉嫁,實際的稅負負擔無從得知。

但可以確定的是,由於勞動力資源的使用變得更沒有效率了,所以整個
社會能使用的生產力也變低了,也就是說問題變多了,但是處理問題所
需的生產力變低-因此處理問題後所剩的、改進生活條件的生產力也變
低了。以整個社會來看,這項政策不但是空轉一場,甚至還降低了整體
社會的生活品質。

真正讓部分工人改善生活條件的是基本工資的限制嗎?不是,而是由於
其他人違反他們原先的自由意志,用警察、司法的力量強迫他們學習,
畢竟只要他們不學習,就會被迫成為毫無人權的遊民,因此再也不能過
著渾渾噩噩的人生。

那些打著正義口號的人呢?確實有許多勞工因為他們拿刀槍威脅必須
犧牲自己使用人生的自由,而被迫學習技能、得到了較高的薪資,然而
也有一部分根本學習障礙較高的人實質上被當做了次等公民一樣,然後
整個社會還得為了處理他們製造的問題而付出成本。

實際上正義之士想要的效果,只要社會整體願意付出成本資助弱勢員工
改善職能就能辦到,不論是私人組織的互助或是有公共財特性需要公有
組織的扶助,只要按照人民意願去支付,自然能達到這樣的效果,且不
會直接造成遊民問題-因為雜工變少了、技術師傅變多了,反而有可能
使雜工的薪資水準逆向上升。

但如此一來技術工人的薪資將會因為競爭變大而下降了。換句話說,不
論怎樣干預,都一定會發生部分族群的權益由於社會群體意志的壓迫而
受損的事情。

但這就是民主政治-政治就是多數壓迫少數,強勢欺負弱勢。在民主社
會裡,並沒有所謂的公平正義,只有多數人認為的公平,只有鄉民的正
義。在民主社會這就是人們習於處理事務的方式,而受到欺壓者若有能
力便會移民,但移民的交易成本若是過高(以目前世界現況來說確實相
當高),就會造成受壓迫者變得更不快樂,並且對社會產生必須花費更
多成本才能解決的問題。

而這就是當初高呼"聲援弱勢"的人所要的公平正義嗎?

高呼這樣的改革能促進租稅公平的人,是否在乎這造成更多有可稅所
得的中產階級而非資本家,必須負擔更不公平的租稅呢?這些萬萬稅
的支持者,是否知道他們標籤的死敵資本家,可稅所得佔總收入的比
重是遠較一般勞動者低、而較能置身事外呢?




史上最惡的正義之士之一,對抗魔王用的資金當然全都是不在乎中產
階級NPC的意願就自己翻箱倒櫃的,而且有時候這個正義之士還會走
偏,儘管打倒了魔王,卻自己也變成另一個魔王-希特勒。

所謂的正義之士,其實就是以多欺少、莽莽撞撞闖入中產階級的家裡
翻箱倒櫃偷道具(而且中產階級還不能嚷嚷)、通常還會為了執行正義
濫傷無辜。自以為打倒了魔王資本家,但正義的故事永遠有續集再續
集,魔王永遠打不死的一場鬧劇罷了。

不想被這些討人厭的英雄偷東西嗎?那下次看到他跑進你家,記得不
要像個NPC一樣看著他亂翻,請記得一刀砍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