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問題不是自由,而是不"夠"自由?(下)

從第一篇我們知道了,自由的計算本身就代表被偷渡了某種意識形態,如果以此推論某件事情,就會充滿了意識形態,其實也就沒有所謂推論了-很不幸地是,偉大的米爾頓複利曼非常推崇這種偽科學的計算。但作為一個政客,他的推崇行為是非常正確的,你可以看到許多他的書迷會崇拜者真的相信了經濟自由可以帶來"更好的世界"。這才是他的目的,講理是沒意義的,洗腦比較快。

而又從第二篇我們又知道,所謂的政府乃是從一種獨占性競爭的企業演化而來的,最早的酋長與貴族,靠著政治天賦-其實就是黑道手腕-賺取經濟利益,而實際上他也承擔了很重的經濟成本。他隨時會被兒子殺掉,心愛的女兒必須嫁給仇人,一個弄不好會被部下背叛被殺光全家。這樣波濤洶湧的人生在古代是很可怕的,因此只有具天賦的人才有辦法成為被群眾圍繞的流氓。

在民主國家出現以前,所謂的國指的是被某個政治卡特爾企業聯合控制的範圍,政府是私有的機構-注意私有兩個字。


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問題不是自由,而是不"夠"自由?(中)

另一個追求經濟自由者常有的可怕迷信,就是以為只要除掉政府干預,就可以除掉所謂影響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獨占/寡占/卡特爾。

政府往往是製造獨占或寡占的兇手,這句話在大多數情況下確實適用-從石化業到水電業,甚至汽機車業者到有線電視頻道與無線電視頻道,光是台灣就有舉不完的例子。而且上述受到國家(也就是民眾)特許保護的業者也一直提供不如國民期望的低品質服務與產品。

但消滅政府他們就會消失,或是改善嗎?讓我們從最基本的情況重新考量。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問題不是自由,而是不"夠"自由?(上)

如同自稱左派迷信公平(公正,正義,whatever)以外,自稱右派者迷信經濟自由。說迷信或許太過分了點,應該說是信仰-但是這兩者多半不認為這是一種信仰,而認為這是人類的真理-或者說公理。這點簡直跟宗教的信徒認為神存在一是一個不證自明的事實一樣

跟迷信公平者不同的是,右派認為經濟自由度越高,越能帶來繁榮跟幸福。這句話就隱含了經濟的自由可以計算,甚至可以畫在數線上,是繁榮與幸福的函數-並且可以微分!太不可思議了。


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不要知道比較好的基礎財務知識(五)

到上一篇為止,我們都知道如你我一般是個螻蟻之人的小老百姓,只能知道市場是一個風險中立的狀態。沒有辦法從數學上確定沒有被反映的漲跌,一切都包含不確定,而這些不確定扣除無風險利率後,合起來看就是一個鞅(下一期得數值的期望值跟現在的數值一樣)。鞅也叫做公平賭局-因為沒人知道正確的變動,所以跟擲銅板一樣公平。

但是那僅限於螻蟻之人

風險中立的假設,是排除市場失靈狀態下,對價格沒有任何操縱力的投資人,所接受到的資訊狀態。也就是說,如果你可以控制價格,對你而言哪有風險中立這回事,對吧?

你可以控制下一期的價格,你就所向無敵,會擁有擊敗無風險利率的絕對勝算,是嗎?


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靠不理性投資勝過理性投資

所謂的理性,是投資行為分析裡面一個重要的前提。並不是說投資就是至高無上冷靜充滿理智,而是指投資人像個終結者機器人一樣完全服從天網系統輸入的程式。也就是說,必須絕對遵守我們假設的決策模式,因為不遵守的話就代表其行為跳出了這個分析的框架之外,那這個分析也就無法繼續了。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不要知道比較好的基礎財務知識(四)

強者恆強?

在上篇的最後,我們提到了儘管定存跟美國政府公債可以有很相似的投資條件,但是依然不能代表存定存的一定是傻瓜。這是因為定存跟美國政府公債還是有差異的。

就算是存美國的定存避免了匯率變化的風險,定存可是幾乎每天你想存就可以去開戶,但是美國政府公債可就沒這麼簡單了,你並不能心血來潮走進美國政府財政部然後就填張表匯個款,有個充滿微笑的服務專員就幫你搞定一切。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不要知道比較好的基礎財務知識(三)

無風險利率白忙一場

一般常常會聽到無風險利率一詞,而這個數字也通常跟公債殖利率掛勾,目前已開發國家各國的水準約莫是3~4%,開發中國家或是財政體質不健全的則通常超過4%甚至超過6%。已開發國家只有日本跟瑞士這類國家,有著僅1%上下的利率。

所謂的風險,通常指的是:會受到波及整體市場的因素影響而使獲利不確定,或是有倒帳可能性,亦或是投資人單筆交易金額太大而只能折價出售,種種使得最後結算的金額跟原先預期有所不同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