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整體社會教育水準提高,可是工資沒提高?

因為整體工資水準提高並不是因為教育程度邁向全民碩士化

這樣的問題在台灣可以說是越來越嚴重了,也因為民主政治而提升到
了要被拿來當國家經濟政策討論的層級,以便討好年輕選民。有趣的
是這種問題在歐、美、日,在數十年前就已經被預知、而且因為他們的
社會跟台灣社會的"不同"而沒有惡化到這種程度。

("因為比台灣社會聰明"這個用詞可能會被說歧視或社會達爾文主
義,所以使用"不同"來描述。)

台灣目前是已開發國家中十八歲到二十五歲年齡層就業比率最低的國
家,這邊的就業比率並不是說1-失業率,而是指沒有就業意願的人跟
有就業意願的人的比率(領失業補助的人雖不算在失業率內,但在此要
算在有就業意願的群體內)。

實際上的原因不外乎念大學、念研究所、當兵、念博士班等等。但實際
上調查台灣的工作職缺,工作內容大多數需要的是高中畢業的數理語
文能力,在大學、甚至研究所期間獲得的理論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反而
"完全沒必要",實際上大學或研究所的教育對於這些人的工作是沒
有顯著的幫助,比如說台積電的工作並不全然都需要碩士畢業,但台
積電的相關職缺依然都是只要碩士。

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沒有在日本發生?照理來說日本對於教育的補貼
或是義務教育的作法都跟台灣接近,而那種"一念大學就翻身"的觀
念也跟台灣接近,為什麼日本沒有這種情況發生呢、而就業率反而跟
歐洲比較接近呢?

這就要回歸原點:問題是怎麼來的?

二十世紀後半對於訊息傳遞的研究發展得非常快,甚至變成了專門的
經濟學領域,而且內容有如天書一樣難懂。但基本觀念卻非常好理解
,而且課本最普遍的舉例甚至跟好符合台灣所面臨的問題,因此直接
Varian個經課本內的舉例修改後拿來使用:

假設一、有求職者A跟B兩人皆為高職畢業,但假設A的工作能力大於
B,而此求職工作並不需要大學程度的訓練,只需要高職的訓練。

假設一幾乎符合大多數台灣產業求職面臨的狀況,讓我們繼續下一個
假設:

假設二、釋放職缺的產業沒有充足能力檢驗求職者能力,其內部的績
效評估系統無法套用尚未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的其他資料來衡量可
能的工作能力與績效。

實際上這個假設的符合程度正是這個問題的嚴重程度的主要原因,在
此先以此假設完全成立。

假設三:工作能力對於獲得更高學歷所需的能力有高度正相關,工作
能力越強者獲得更高學歷所需付出的成本越低。

假設四、故無法正確評估求職者的產業,直接以學歷高低來評估能力,
並藉此設定薪資水準。

在這些假設之下可以得知:獲得更高的學歷證明對於工作並沒有實際
幫助,但卻是可以向雇主傳遞"我工作能力較好"的訊號,以獲得更
高的薪資水準。

在薪資水準有顯著的差異下,就會讓能力較好的求職者有誘因去尋求
更高水準但對於工作能力沒有顯著幫助的學歷證明。最後的結果就是
求職者B將會獲得一個低水穩的工資,而求職者A將會再進修去念插
大並獲得較高的薪資水準。

這樣的結果讓台灣社會產生"學歷越高薪水越高"的認知,進而在民
主政治的機制下開始推動全民念大學,由社會大眾大量的稅務補貼來
讓大學學歷普及化,甚至碩士學歷普及化。

但真正讓整體薪資水準提高的是整體的職缺在世界分工的角色下,有
高的重要性、更強的比較優勢,真正讓1980~2000年整體社會薪
水準上升的是台灣的產業結構的變遷、使勞力密集逐漸從台灣退場
,而使得高職、高中程度所受訓練就能發揮價值的職缺增加,因此原先
高中、高職訓練能力所需職缺就能獲得的薪資水準提高。

然而台灣社會卻誤認為是因為整體教育水準提高所以薪資水準提高,
當然實際上台灣需要的大學訓練職缺當然是有增加的,因此這種問題
在2000年以前並沒有嚴重爆發。

然而在2001年科技網路泡沫破滅後,台灣需要大學、研究所訓練的高
薪資水平職缺,跟不上大學還有研究所學歷畢業人數成長量。這些人雖
取得了一樣高的大學學歷,實際上大多數還是從事只需高中職程度訓
練的工作,那自然不會因為學歷增加而薪資增加,學歷只是讓雇主知道
那種職缺下應該怎樣給薪水高低,並不會讓雇主給你另一種職缺的高薪

意思就是說,一樣是最低等級的庶務工作,私立大學一萬八,國立大學
兩萬,並不會因為是大學畢業,他就給你財務部門專員的三萬元薪水。

於是前述的假設一的內容在這種影響下稍作修改,又可以繼續套用:

假設一、有求職者A跟B兩人皆為大學畢業,但假設A的工作能力大於
B,而此求職工作並不需要大學程度的訓練,只需要高職的訓練。

或者改成:
假設一、有求職者A跟B兩人皆為研究所畢業,但假設A的工作能力大
於B,而此求職工作並不需要研究所程度的訓練,只需要大學的訓練。

而問題持續下去,台灣真正需要大學、碩士訓練的職缺沒有增加、以
獲得在世界分工下更高的價值生產能力,這問題就一直在這個死胡同
內打轉。

實際上這個問題討論的重點並不在於社會的學歷高低,而是為什麼產
業沒有學歷以外的方式去評估就業新鮮人的工作能力,而使得學歷的
高低脫離工作內容所需的訓練,而成為求職者向雇主散播"我很好"
的訊息傳遞方式?

但由於台灣的社會大眾沒有足夠的動機去思考這個問題,接受"學歷
就是工作能力的最佳證明"這個看法,失去了由求職者這端改變現況
的機會,反而進一步要求政府給予教育更多補貼,由於念研究所才能
獲得更高薪資,所以繼續前面的邏輯:應該給予研究所更多補貼,以便
邁向全民研究生的社會。

而台灣的產業界也是如此,實際上求職者A這種能力所需對應的原始
薪資水準,是會比求職者A去念書後還要低的,如果產業能找出更好
的評估機制,就能避免成本因此虛增,然而台灣的產業界也直接接受
了學歷當作評估機制的假設,沒有認真尋求降低成本的動機。

這問題是否出在對於學歷機制有太多補貼,因此強迫廠商跟求職者改
變偏好、更加偏好用學歷來證明能力呢?又、降低對教育的補貼能改
變這樣偏好被扭曲的現象嗎?但主張降低教育補貼的政策會受到支持
嗎?

這是求職者、廠商雙方的思考能力欠缺的問題,當嚴長壽一邊高喊"
不一定要大學畢業"的同時,經營的飯店徵求儲備幹部時卻開出"限
碩士"的條件而台灣卻沒有太多人反彈、依然將嚴長壽當作經營高手
時,我們就知道,其實台灣人並不想解決根本的問題。

只是想透過這種吵鬧,讓教育受到更多補貼,然後邁向全民碩士、全民
博士。


12 則留言:

  1. 以我自己為例好了!

    當我只有專科學歷時,履歷根本沒有公司會看。當時的主管跟我說會找我來面試是因為所有大學以上的人談的都不滿意,人事部門說還有一個專科畢業的白目(職缺條件有要求大學畢)要不要?他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找我面試的。

    我算是比較幸運吧!但是這樣的機會能有幾回?
    只好去念碩士啦!

    回覆刪除
  2. 『低水穩』應該是低水準?

    補貼教育的目的是希望有 knowledge spillover (知識溢出?XDD)

    台灣這種競爭的地方要期望知識會溢出簡直是相當困難,連好好翻譯幾本書的人都沒有了,別期待教育帶給社會多大的幫助。

    都市的好處應該是人們之間知識傳遞迅速,且可以快速找到肯一起做事情的人,可是我經常覺得人人防人如防賊。

    像格主這樣踴躍發表文章傳遞知識的人....真的不多。非常感謝。

    回覆刪除
  3. 需求決定市場
    產業的水平需求到哪,有再高的水平能得利的也是少數人
    不過激起的競爭漣漪卻是綿延不斷.....
    所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治標:廣設大學,打破明星學校迷思
    造就大學生滿街跑,然而整體教育水準真的提升了嗎?
    沒有相應水準的環境,是很難淬煉出一些水平的,
    所以人才要出國,真回國也是要有相對的"報酬"才行.

    話說回來,一些傳統技藝,文化結晶的失傳,式微,
    就是高學歷迷思的副作用,不能行行出狀元,
    人力資源無法有效利用:
    大多數人去擠在這產業結構下少數獲大利的窄門......
    終究讓少數既得利益者,更好操作這一切
    財富流動越加不均,貧富差距更大
    這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增加基本工資.....

    真正該負大部分責任的是那些趁得勢時撈錢的政客們,
    還有缺乏社會責任的資本家,打著全球化之名,行方便之實.
    反正這邊環境差,就搬到其他國家吧
    諷刺的是,健保便宜大碗捨不得丟,
    大概是少數拿出這裡國籍證件時,覺得這張卡真好用的時候.
    買單還是全民,偏偏稅制的不公,冤大頭的還是領薪水的人,
    投資股市,房市可以自我慰藉一下,卻是各憑本事
    成為政客選舉利器居多,資本的市場依舊現實,並不是每個人都
    有肉吃有湯喝的.....

    這樣的環境不改,其實就算大多數的人心裡有數,
    現實的生活還是逼的大部分的人得過且過,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環境要改,需要人民的覺醒,然而覺醒要有一催化劑,
    也許是格主的灼見分享,也許是未出現的政治家,
    也許是有社會回饋概念的資本家.....


    P.S.格主用心鋪陳每篇文章,這樣的做法是令人讚賞的!

    回覆刪除
  4. 精彩 只有這兩個字了

    回覆刪除
  5. 抱歉! 看完了整篇文章 似乎還是沒提到為何跟台灣十分相近的日本沒落入這樣的迴圈?

    回覆刪除
  6. 所以是資訊不透明造成雙方成本(辨別人力素質的成本和爭取被認同為"具能力資格"之成本)提高?

    學貨膨脹?

    回覆刪除
  7. Gong-Yi Liao :

    是的,所以與其在那邊爭吵"大學生、研究生薪水低,要
    保障高階人才"然後得出研究生必須領國有零用錢、甚至
    畢業後公司要用最低薪資多少來雇用,解決這個資訊不
    透明造成的問題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遺憾的是,不論是朝野,還是自認所謂中道的各種政論
    社團、或是自已為高人一等的綠黨,都永遠只會繞著稅
    金分贓打轉。

    回覆刪除
  8. 在職場,有關係背景第一,實力人脈第二,學歷次之...
    學歷對工作能力的評估影響,本來就不是首位.
    再者,很多人事業有成,想拿個學歷金箔錦上添花是常見的;
    升遷競爭,如果其他方面實力都相近,學歷的突出會是個關鍵.
    有些老闆更希望自己的開車小弟是高學歷的,好自我舒坦一下,
    帶出去也體面.

    人力資訊的不透明,真的是因為勞資雙方都太笨了嗎?
    如同賽局理論一般,如果每個人都能"充分理性"的決策,
    資訊透明與否就是根本.但,人是理性的嗎?

    按照勤奮,耐勞,學習能力強的特質,就算放尿澆沙脗作堆,
    只要upgrade的利基夠大,
    大到比抄短線複製成功模式(相對較低機會成本)的吸引力還大,
    資方就有較多比例會選這條路,高階人力的需求自然會增加,
    基本工資的提高會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
    當然這時是因為人力市場需求競爭而來,
    而非像現在資方自己球員兼裁判,市場運作失靈了,
    政客忙著固樁而已.講真相,就沒油水好撈了.

    期待作者對日本或歐美產業發展的剖析,
    為什麼別人可以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謝謝!

    回覆刪除
  9. 我覺得會變成這樣是因應少子化,又要養很多教師造成,讓學子書念久一點,就可以多收些學費了.

    回覆刪除
  10. 看來還是供需的老問題。
    本來就沒有工資提不提高的問題﹐
    而是工資高的位子本來就只有那幾個。

    回覆刪除
  11. @匿名
    >在職場,有關係背景第一,實力人脈第二,學歷次之...
    您說的是『在職場』,但是沒學歷就沒辦法『進職場』。
    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的話,是沒辦法『在職場』有所作為的!

    回覆刪除
  12. 我有很多同事有管道可以輕鬆唸碩士得學位...就知道碩士文憑的價值在哪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