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那些你被從小騙到大的"真理"-(3)央行萬歲、國稅局去死?

看到央行就崇拜、看到國稅局就唾棄?


以下有趣的刻板印象可以說在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存在:

中央銀行行長(總裁)被當作經濟穩定的救世主、人民的英雄、頂尖頭腦的經濟學家、中立
且永遠為人民奮鬥的偉大人物、少了他們國家會崩壞。

另一方面國稅局-還有直屬上級財政部,通常被視為吸血鬼、經濟的擋路石、腐敗、貪婪、
醜陋、永遠都只為富人著想、廢物、沒有他們社會會更美好。


這樣的刻板印象之所以存在,幾乎可以說用台灣的實際案例,以下面這張簡潔的『壹週刊』
式的對照表做出最簡潔且直接的說明:





從上面那張圖表可以輕易地了解到,大多數的民眾恨不得把財政部長碎屍萬段,而另一方面
則是在這個經濟走勢混沌不明的時代,恨不得央行總裁能在更多領域使得上力、拯救國民於
水深火熱之中。

而民眾對這兩者的觀感之所以天差地遠,最主要的原因是:感覺上財政部長會讓自己變窮,
而中央銀行總裁則能幫助自己保住財富、甚至增加財富。一個是負的、一個是正的,差距自
然是無法縮小,實際上打算盡可能保持冷靜撰寫此文的作者,也恨不得將這個財政部長殺千
刀。

然而這樣的印象-財政部長使自己變窮、央行總裁使自己變有錢-真的是對的嗎?財政部長
收稅、央行總裁付公債利息且保衛人民免受炒家攻擊,所以財政部長就是惡人、央行總裁就
是善人,是這樣嗎?

首先要先了解政府的構造才能搞清楚狀況。政府裡面可以粗糙地分成兩個部分:花錢的跟收
錢的部門。花錢的部門就是負責發包公共工程、負責發放年金或津貼、負責執行各種消化預
算的政策用的部門,某種程度來說可以算是『散財童子』,是會讓你收入增加的;另一方面
收錢的部門就是像國稅局這樣,當你收到薪水單的時候就會想到又有不少錢會被這些吸血鬼
收走,因此被你恨的牙癢癢的部門,而財政部則是吸血鬼的大頭目,有如『德古拉伯爵』一
樣令人毛骨悚然的存在。

但由於大眾都知道德古拉伯爵抽了你的血之後是分過去給散財童子花的,因此對於德古拉伯
爵的憎恨跟厭惡某種程度也移轉到跟吸血鬼等同是一丘之貉的散財童子身上了。有的散財童
子-例如前台灣省長宋楚瑜先生,在政令宣導的過程中做得非常成功,因此就會給民眾留下
美好的回憶,忘記他其實是跟德古拉伯爵一夥的傢伙,但大致上由於官員貪汙舞弊、公務員
做事態度惡劣的關係,民眾大體上都不相信自己被吸血鬼抽走的血,能夠藉由散財童子順利
收回來(更別說還有賺),因此幾乎都非常厭惡這對搭擋。

然而問題來了-其實有的時候吸血鬼抽的血,是不夠讓散財童子發送的,這就是財政赤字。
雖然說是『有的時候』,但地球上大多數政府都是處在長期嚴重赤字的情況,也就是照理來
說散財童子根本不可能有那麼多錢可以花,到底宋楚瑜省長是從哪裡變魔術把這些血汗錢變
出來呢?

這個變魔術的動作就是『政府舉債』、又叫做『發行公債』。也就是政府將會透過中央銀行
像人民借錢,然後支付利息。一直都是赤字的政府實際上沒有辦法支付利息,因此支付利息
的方式就跟卡債族一樣、一直借更大筆、更新的債來債滾債,永遠沒有還完的一天。但是這
頭身為政府的債務代理人、宣稱完全中立的中央銀行,則是會肩負起調整的義務,還要借錢
給需要應急的銀行,而銀行由於存款準備放在央行那邊的存戶存款,也是由央行支付。簡單
來說央行可以說是責任重大、甚至還會付人民利息,可說是功勞重大又身兼散財童子。

到目前為止的描述,就是政府往往被當作是吸血鬼、然後負責幫政府跟人民借錢的中央銀行
卻往往被當成救世主的主要印象來源。然而民眾對於基本財務常識的缺乏,就是造成這個幻
覺的主因。

『央行支付的利息其實等於完全沒有支付』

財務學上有所謂的『無風險利率』,意思就是不負擔任何的風險的情況下,最低最低要達到
這個水準的報酬率,經過風險的調整後,可以計算出冒各種險應該要賺多少報酬率的相對水
準,而無風險利率就是你連冒險都不用冒險就可以賺到,賺到也沒什麼好說嘴。因此,無風險
利率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賺不到這個水準,那你就遜斃了,相反地,就算賺到這個水準,也
僅是及格而已。通常無風險利率就是國債利率,因為國債大部分情況下是不會違約的,風險遠
遠低於借給任何企業或人(實際上還有更複雜的經濟意義,但大致上做此解釋)。

然而無風險利率事實上並不能真正反映你在那一年來的報酬。一百萬丟下去隔年連本帶利拿
了一百零四萬元回來,其中四萬元是無風險利率,但是你的財富並沒有『成長4%』,原因
就在於這一年來的通貨膨脹可能是3%,當你的錢從一百萬元變成一百零四萬元的同時,本
來用那一百萬元可以買到的貨物,也變成一百零三萬元了。也就是實際上你借錢給政府的目
的是要能夠透過這個投資、讓明年的自己更富有、可以買更多東西,但因為有通貨膨脹的存
在,雖然錢是變多了,但是能買的東西並沒有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多,只有多出1%而已。

那就罷了-反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畢竟是無風險的,只要覺得這1%划算的人存在,政
府就永遠借得到錢,更別說政府還有規定所謂的存款準備率,理由就是不做存款準備的話銀
行容易在出事情淨資產會不夠把存款還給民眾。然而存款準備為了『風險控管』,因此是必
須按照政府規定投資公債的,也就是說其實人民的存款在不知不覺中是被強迫借給政府的。

但就像前面所說-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反正銀行也是有付存款利率的,如果你不高興自然
可以領走。而政府公債的利率也就是由實際上存款的規模跟政府借款的規模、透過金融市場
的供需決定的。理論上公債持有者跟被迫間接持有公債的民眾,必然是因為公債利率扣掉他
們認定的通膨程度後,實際上可以獲得的利率,所以才願意讓政府這麼做的。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知道,央行支付的利率不如表面上的高,但是我們還是接受了-總比沒有
好。跟前面聳動的『央行支付的利息跟沒付一樣』好像不一致。這是因為關鍵因素是一般人
根本不會接觸、也用複雜的總體經濟學術語搞的難以理解的關係,然而實際上只要用簡單的
用詞就可以解釋,根本不需要那麼複雜。

首先要回頭去看市場上的利率水準是怎麼決定的。前面說是由購買公債的族群衡量包含他們
認定的通貨膨脹後應該要拿到的水準,也就是說如果想買公債的人若是認為通貨膨脹將會是
1%、而他們最低要有1%的實質報酬率,那麼公債利率就會是2%。

問題是,你有多肯定通貨膨脹一定是1%,不是0% 、也不是2%?如果是2%,那實際上你不
但沒有賺到1%的實質報酬率,反而是跟你借錢的政府賺到了1%的報酬率。這就是總體經濟
學理面一個相當大的爭論,那就是到底通貨膨脹能不能被正確的預測。假如民眾預期的通貨
膨脹高於實際水準,那民眾就賺到了、而政府借了那麼多錢卻沒有辦法用來花費、產生同等
效益的經濟刺激;相反地民眾若是預測的通貨膨脹比實際上還低,就是民眾被政府吃了豆腐。

而總體經濟學裡面的大師發現,如果民眾永遠都能正確地預期通貨膨脹、並以此作為所有經
濟活動的依據進行儲蓄、借款、消費、工作,那麼政府不論怎麼做,期間一拉長也會因為完全
被民眾看穿,而實際上一點用都沒有。因此政府只有使出殺手鐧才能使政府的經濟成長政策
奏效-讓實際上的通貨膨脹永遠高於民眾的預期,這樣才能讓經濟刺激政策有效。

而誰有辦法讓通貨膨脹高於民眾預期?那就是控制國庫券發行的-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是實際上擁有權力印鈔票的單位,這也就是為什麼政府必須透過央行借錢。央行右
手印國庫券跟銀行換新台幣,左手則是透過購買外匯、償還國庫券把新台幣送出去。大部分
的情況下左右手相抵後,央行實際上就是在印鈔票、製造新台幣,也就是增加貨幣供給。在這
個世界各個國家的經濟規模都遠遠大於黃金存量、購買的外匯存底如果大舉賣出也只是徒然
讓淨資產暴跌的時代,增加的新台幣事實上是完全靠經濟活動的成長在維持幣值的,假如印
的量超過經濟成長所需,錢就會『變薄』,就是通貨膨脹。

而央行在這個時代將會儘量把通貨膨脹控制得略高於人民預期『一點點』,以便讓財政政策奏
效。而製造通貨膨脹的另一方面,其實就是讓貨幣供給成長超過經濟所需,也就是右手靠國庫
券回收的錢比左手放出去的錢要少。在央行的帳簿上,右手用國庫券或央行定存單收錢回來會
產生利息費用,而左手呢?左手透過干預市場購買外匯強迫賺取外匯的廠商把部分所得以外匯
存底形式保管、使央行可以記取利息收益;令一方面央行的左手也借錢給臨時需要錢的銀行以
賺取利息收益。簡單來說對央行而言放新台幣出去的動作會增加收益,而收新台幣回來的動作
會增加費用。最厲害的是市場的利率水準就是透過央行的左右手動作來影響的,也就是說央行
這個金融市場上唯一的莊家,實際上甚至還有合法操縱賭局走勢的權力,只要央行願意,新台
幣計算的淨利要賺多一點也不是什麼難事。

而央行的淨利代表的是什麼呢?代表的就是央行今年又製造了多少通貨膨脹。因為人民早就已
經習慣了通貨膨脹的存在,所以並不覺得自己被『央行吸血』了,更慘的是,央行實際上是讓通貨
膨脹比人民做決定的時候所預期的水準還要高一點,也就是每年被吸1500c.c.的血或許很習慣
,但實際上是被吸了1600c.c.的血也不一定。但是覺得有點貧血頭昏眼花只會懷疑是不是自己太
累或是沒有好好保養身體,不會發現其實是因為被偷偷多吸了100c.c.的血的緣故。並沒有發現
其實是因為自己的財富被央行默默多抽了一點起來保管。

其實央行賺錢根本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或是值得喝采,因為央行的職責是調節金融市場的規律
,這個工作有時候還會讓央行的獲利變差。但在『通貨膨脹必須高於預期』的控制下,央行則是很
難虧錢,因為要讓通貨膨脹變多就是要少發點會產生利息費用的國庫券跟定存單,既然操作手則
是盡量少發,那要虧錢實在難如登天。而這些獲利其實就是來自於人民的財富、購買貨物的能力
(購買力)。

而由於央行遵守著『通貨膨脹必須高於民眾預期』的守則進行操作,實際上人民在這個低利率時
代,不但沒有實質利率可言,事實上託央行的福-大都是用負的利率借錢給政府、也就是說借錢
給政府實還付給政府利息。

而實際上,這就是稅,中央銀行透過身為莊家還可以做牌的市場操作,在人民以為獲得公債利息
的同時,其實是反過來被收稅的。再加上使通膨超過預期的操作會讓央行獲得漂亮的淨利(這些
淨利就是造成通膨的原因之一),而這些淨利要上繳國庫-實際上又是稅。

簡單來說,其實以這個時代的中央銀行操作而言,中央銀行並不是一個灑錢出去的單位,相反地
是在人民毫無知覺的狀態下偷偷抽稅,而且其實也把稅繳給吸血鬼財政部。

當然這並不代表人民應該要像憎恨吸血鬼一樣憎恨中央銀行,中央銀行只是盡忠職守遵循他該
做的職務跟調控罷了。財政部長之所以備受唾棄也不全然是因為他是吸血鬼的頭頭,更大的原因
是他給人民『吸百姓的血要吸得遠勝過吸富人的血』這樣的壞印象,如果民脂民膏也都『公平地』
用在人民身上,也許李述德部長也就不會獲得誇張的低評價,也可以避免被以不堪入目的描述寫
入維基百科的條目裡(目前已經被修改回來了)。財政部若能給民眾『公平』的印象,其實也不會被
當成令人痛恨的惡人,國稅局收稅其實也只不過是盡忠職守罷了,國稅局若不認真收稅,其實還
會造成通貨膨脹呢。

但中央銀行是否也是公平地吸大家的血呢?富人對於貨幣市場資訊的掌控、通貨膨脹的規避是否
還是比百姓還要有效呢?這樣透過操縱貨幣市場來支援政府刺激經濟,是否真的公平、還是也如
國稅局一樣是虐待百姓遠多於懲罰富人呢?而透過一年又一年的累積,最後累積超過民眾預期的
通貨膨脹的規模是非常嚇人的,政府實際上根本沒有還給民眾那麼多錢,決定儲蓄(一存款、連放
活存都會輾轉借給政府)而不消費的民眾,過了十年、二十年後才會發現被耍了,這麼多年來應該
多消費才是,根本不該聽信『儲蓄是美德』這樣的金玉良言。

但到底什麼是真的公平呢?對一般人而言的公平富人也覺得公平嗎?對富人而言李述德部長也
許非常公平啊!還是說壓榨富人依然算公平嗎?這恐怕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只要人類還活著
就永遠無解的謎題。

6 則留言:

  1. 我覺得重點在於民眾覺得政府都會亂花錢!
    而且補助企業、公家不手軟,對勞工、農民斤斤計較,這也是讓民進黨崛起的原因。

    回覆刪除
  2. 看過一篇文章:「我想要整個世界再加上5%」,通貨膨脹真的是16世紀以來的最大謊言…但是人類早就習慣了XD

    回覆刪除
  3. 重點應該是 GDP 迷思吧!
    民眾的經濟知識不足
    錯把 GDP 成長率當作自身財富的成長率
    還上綱到以此作為首長政績指標
    所以政治人物為了政績
    拼命拉抬房地產,拼命擴大政府支出
    完全不考慮未來的經濟效益
    只求目前的帳面好看

    真正有經濟效益的投資是教育投資
    收效雖慢但卻是實實在在的經濟成長(有限資源的運用效率提高)

    回覆刪除
  4. 但是目前在沒有課徵資本利得稅的情況下
    很難說是什麼公平的
    我認為最起碼的公平就是
    1.廢除累進稅率
    2.拿掉大部分的節稅工具,或者限縮節稅稅額
    3.資本利得核實課徵
    這樣不管賺多賺少都是用同一個稅率下去算
    富人也就不用靠腰說大家仇富了

    回覆刪除
  5. 我覺得資本利得一定要課稅沒錯!
    但是累進稅率我倒覺得是公平的象徵作法。

    另外,資本利得就算繳在多稅也不影響富人的生活。我有一些親友自己開公司當老闆,自己不領薪水,公司也沒賺甚麼錢,所以在國稅局看來比我們當勞工的收入還少。
    但是他們可以出入雙B代步(公司車),上高級餐廳吃飯(花公司)。。。
    生活比我們好很多~~

    回覆刪除
  6. 為什麼我賺的錢要給政府拿去亂花 亂補貼
    還有 累近稅率揪境哪裡公平?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