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成長率連續數年一直維持在非常驚人的數字,甚至被稱為『中國奇蹟』,一般人
看到經濟成長率會直接地聯想到國家的『富有程度』,因而認定中國人民以每年接近一成的
成長率快速地『越來越富有』,是這樣嗎?
當然這樣的看法自然是完全錯誤的。所謂的GDP指的是一個國家在一年內總共產生的消費
記錄淨額,而所謂的人均GDP指的並不是人民的富有程度,指的是平均一個人那一年淨消
費多少東西、代表的是一國國民一年的消費能力。『富有』不一定消費量多、但消費量大意味
著不會太窮,不過也不能因為消費量不斷增加、就判定該國人民越來越富有,實際上很可能
是『享受不到的消費』。原因就在於中國的GDP裡面有半數來自於政府支出,而有接近一成
來自於貿易順差。而這政府支出的部份以及貿易順差賺到的購買力,實際上中國多數人民是
享受不到帳面上顯示那樣的成長速度的。
正常的情況下如果有大幅度的貿易順差,就會導致貨幣逐漸升值,經濟意義的描述可以用簡
化的交易來解說如下:
國內只有一個廠商且手上有600元人民幣,拿了600元人民幣請工人做了一個貨品,工
人拿600元、廠商拿貨(此時匯價換算假設600人民幣等於100元美金)到國外賣了
120元美金回來,可是由於國內還是只有600元人民幣,因此120元美金只能換成6
00元人民幣,讓那個工人用美金去跟美國商人買些資本主義的邪惡象徵產物。但這麼一來
匯價就會從1:6變成1:5,也就是升值了兩成,這就是貨幣匯價昇貶的最基礎原理。那
就是賺回來的這些財富如果還以同量的貨幣來進行國內交易,那麼每一塊錢貨幣代表的購買
能力就會上昇,而跟美金這種世界採買用貨幣比較就知道,人民幣的購買力上升了兩成。帳
面上用人民幣進行會計紀錄看起來是600-600=賺0元,實際上其實是賺了20美元
=100人民幣的購買力,只是會計數字不好看,經濟意義上還是賺的,賺的是手上的錢變
大了,而不是錢變多了。
但若國內因為某些原因使的國內總流通的貨幣數量變多,那麼這些美金換回來後,支撐這些
貿易順差的人民幣就會比前面的原始設定要多、那麼人民幣升值的情況就會比較緩和(因為
有更多貨幣去支撐賺回來的財富了)。而如果國內因為某些原因人民幣大量增加,甚至可能
出現100元美金換回來支撐的人民幣高達1000元,那人民幣匯價反而是暴跌的。但如果增加
的貨幣是均勻地依每個人手上持有的量來增加,那麼因為貿易換回來的購買力,就會正確地
分配下去。但如果貨幣增加的過程都是增加到某個人手上,那麼整體平均雖然增加,其實是大
多數人變窮、只有一人增加-這就是貧富差距加大。
在央行都不直接干預匯市的情況下,人民幣對美金的匯率變是由貿易順差以及央行的的貨幣
供給政策與政府的財政政策之間的連動所影響的。如果中國央行沒有積極用貨幣工具回收政
府為了公共支出大量印出去的人民幣,那麼在中國政府花完錢後就會通膨、因此中國政府永
遠是市場上買東西最划算的買家,而這種貨幣超量出現在市場上的情況,則會壓制人民幣上
昇的力道。但如果這樣亂印鈔票都無法壓住人民幣因為貿易順差大量增加財富所造成的升值
壓力呢(註)?那央行只好採用固定匯率政策-用市場上沒有人願意的低價大量拋售人民幣(
因為是央行賣的,所以跟直接印出來沒兩樣)。
如此一來央行就成為市場上買最多昂貴美金的買家了,相反地跟央行換人民幣的美金賣家就
成為市場上買到最便宜人民幣的幸運兒了。但由於央行還在大量地超印人民幣,因此人民幣
的實際購買力將會越來越差,而在央行印鈔票的過程中,那些本來就持有人民幣的人是不大
會多拿到央行超印的鈔票,但人民幣的購買力卻在下降,也就是說央行的印鈔造成通膨、而
使人民的購買力下降了。那麼這些購買力轉到哪去呢?是央行手上的外匯存底嗎?
央行囤積的美元才是世界購買力的基準貨幣,實際上外匯存底快速飆高的央行自然累積了許
多財富,但並不是等額的。也有很大一部份流入那些買到大量便宜人民幣的出口廠商或是國
濟炒匯家手上了。因為他們買到了原本市場機制下不該買到的那麼多人民幣,因此他們在人
民幣匯價不變下等於『賺到了』,而被他們賺的對象自然是其他原本持有人民幣、但人民幣的
價值卻因為那些人多拿到人民幣而下降的百姓。也就是說外匯干預自然就會造成嚴重的貧富
差距,以及百姓的購買力惡化。
照裡來說多了這麼多錢、多拿到錢的人自然會去大花錢,對吧?由於大量花錢自然會導致原
本持有貨幣而被吃豆腐的人從那些拿到很多錢的人手上賺到錢,然後就會因為賺到錢去消費
。在消費的過程中會想要購買舶來品,如此一來自然會有許多人去購買美金以便購買舶來品
,那麼央行就越來越不需要濫印人民幣來買美金了-因為自然會有人願意廉價拋售人民幣換
美金。
然而實際上卻非如此-中國的進口需求成長非常遲緩,很大一部份原因就是中國人根本不買
或是買不到國外的產品。舉例而言外國的高端技術或品牌授權、軟體、影音產品這些東西都
因為中國人不尊重智財權以及工資沒有辦法顯著成長的關係,因此消費成長的速度根本跟不
上帳面上的經濟成長速度;另一方面許多國家像是法國、美國甚至日本刻意封鎖中國企業、禁
止本國廠商向中國企業販售高階零組件或是技術,或是怕被盜版而禁止新產品向中國出口,
如此一來另一方面阻礙了中國人購買外國產品的消費成長,因此中國的貿易順差幾乎沒有因
為進口需求成長而下降,因為他們既不想買、也往往買不到、或是沒有足夠的薪資所得來進行
舶來品消費。
然而另一方面呢?央行大印鈔票流入民間的人民幣卻沒有順利地灑在人民身上。由於印的量
實在太大了,根本無法正常地投資或消費掉。如此一來這些閒置找不到合理投資跟消費的資
金,便成為了投機性資金炒股炒房,這就是中國房市股市暴衝的主因-人民不但面對高漲的
物價,甚至連房價都大量攀高。
然而大多數中國人民的薪資是沒有這樣快速成長的,GDP雖然快速成長,實際上貿易順差
賺來的財富卻因為固定匯率制度被央行收去、而且一部份流入了炒匯家跟出口廠商的手上,
薪資成長跟不上貨幣增長速度的百姓因此實際上根本是變窮的,相對地政府跟廠商的購買力
卻是不斷地不正常增加,實際上就是從百姓手中轉移過來的,而且我們都知道,因為中國勞工
太多了,他們甚至賺得再多也不需要幫勞工大量加薪,每天一樣有長長的人龍來排隊應徵當
他們的奴隸。
更有甚者,中國的GDP大部份由政府支出構成、成長率也過半由不斷擴張的財政支出來拉
動,那些辛勤工作賣肝的人不但享受不到他們製造出來的國家財富、被貨幣政策給轉移,更
糟高的是政府的財政支出卻開始轉到別人-中西部的人身上。
由於繼續留在沿海城市的話因為物價的高攀故實質上的購買力是在下降的,若沒有像過去那
麼洶湧的公共支出來支撐他們的消費力,那麼其實留在沿海城市生活的消費能力其實是在下
降的。相反地物價膨脹、房價膨脹沒那麼嚴重、而享受到的公共支出卻快速膨脹的中西部,
顯然是越來越好過活。如此一來一往就造成中國沿海地區大缺工的狀況。
你會看到廠商就算大量拉高工資一成,也擋不住這些工人回去老家的意志。原因就是工資成
長的幅度實在太低了,繼續留著還不如回去老家來得有購買能力,再加上對家鄉的思念交互
作用下,對工人們而言繼續留在沿海都市根本一點也不快樂,因為他們多拿到的人民幣,並
沒有辦法止住留在該地區將會喪失的購買力-加薪加三成也付不起兩年漲二十倍以上的蔥價
以及漲兩倍的房價。
這就是中國所謂的先富一部份人起來-然後透過超印人民幣產生的舉債能力跟財政擴張能力
,挾著『政府的公共支出是財政擴張下最強買家』的優勢去拉動中西部的建設。但這麼一來
沿海地區擁有龐大儲蓄的人民,就等於抱著利率擋不住購買力流失的大量紙錢,看起來越存
越多,但是財富累積的效率卻遠遠低於帳面上的數字-財富不是比數字的大小,而是比這些
資產能產生的購買力。這就是在東方這些固定匯率制國家,儲蓄其實不但不是美德,還是一
種慢性自殺行為的原理所在-錢變薄的速度遠遠高過銀行付利息的速度。
也就是中國沿海城市的人民,由於中國政府跟央行的財政與貨幣政策操作,他們的辛勤工作
是完全無法換到相等的購買力的。這些購買力被出口廠商賺走、被炒匯家賺走、被政府透過
公共支出轉移給中西部的人民,因此儘管工資緩緩地上昇,但對他們而言卻是越過越辛苦,
特別是那些存了很多錢的人,更會發現原來他們存的錢幾乎變成廢紙。
而這還不是最淒慘的,最可怕的是那些中西部的人民因為『開發大西部』的投資開始棄農從
工。由於大量的政府補貼使得他們願意以低廉工資來從事生產,所以廠商便轉移到中西部去
以『比以前更低的成本』來生產。這麼一來沿海廠商就乾脆不加薪了,直接搬去內陸算了,
更加導致了沿海廠商加薪的幅度越來越低、使沿海人民購買力惡化的問題更加嚴重。然而這
些異鄉來沿海打拼的工人卻無法在沿海從事農業,就乾脆有一頓沒一頓地打零工,這就是中
國實質失業率可能接近三成的問題根本。
然而由於大西部不斷供應廉價的人工,所以出口廠商還在大規模地賺外匯、迫使央行繼續維
持超量的貨幣供給、讓沿海人民惡化的情況更嚴重。那些可以乾脆回鄉去的人,雖然工資較
低了,但是其實靠著政府補貼以及較低的物價,回老家去會快樂多。可是那些沿海都市就是
他們『老家』、或是去了沿海城市已經沒有老家可以回的人呢?他們只能留在當地看著自己
積蓄變多,但實際上購買力卻沒有跟著帳面數字成長、沒有像帳面上那麼富有。上海人手中
的人民幣若能拿去買新疆的豆漿,那麼上海人的購買力還是很強,但很遺憾地是上海人頂多
只能買Made in Xinjiang的牛仔褲,大部份生活物資舉凡豆腐到房屋都不能買新疆的便宜物
資,頂多是偶爾去新疆觀光時,短暫感受一下自己比新疆人富有許多的假象,一回到上海,
就發現自己不過是個屋奴罷了。
中國沿海人民之所以感覺自己越活越辛苦,原因就在於他們的購買力被挪去給中西部的同胞
、讓中西部的同胞『過得比帳面上快活』了。然而為了進行這樣不需國民同意就可以進行的
搬移工程,中間卻得讓資本家、炒匯者賺到他們不該有的購買力。中國政府為了用計畫經濟
以固定匯率來開發國家,最後就是造成不斷惡化的貧富差距、不斷被炒匯家套匯、而最後導
致全國人民都搞得『農不務農、工不常工』,在GDP看起來每年近一成成長率的背後,其
實可能只是在各地留下大量的裝置藝術品、廢墟都市,最後白白讓適合耕做的土地被切得割
裂廢耕、而沿海的工人過著不穩定的打零工生活。
這樣的『計畫』經濟,成長的GDP被資本家與炒匯者給吸走了,整體國民能享受的反而下
降了,若非豐沛的地下經濟支撐著廣大國民窮人自娛不至於崩潰,再加上國家有一半快速惡
化的同時有一半卻感謝黨的開發、不至於發現其實是整體惡化,否則國民黨當年因為濫印貨
幣造成貧富差距極速惡化因而被共產黨推翻的歷史,說不定會在中國再度上演。
原本察覺到這個矛盾、大膽得罪既得利益者,硬頸強迫中國軟著陸、要把中國經濟成長抑制住
慢慢調整體質讓農村自己升級的朱鎔基等人,卻因為擋了太多掌權者以剝削人民換取自身快速
致富的財路,現在只能退隱江湖看著中國走上他極力阻制的失控之路,而這輛失控的火車,似
乎為了彌補那幾年被朱鎔基抑制的衝勁,這七年來更是以嚇人的高速脫軌而出。
當然,共產黨在這樣的惡化中只好加緊控制人民、對人民洗腦,告訴大家,大量下崗是朱鎔基
害的,而不是過熱的不均勻經濟體造成的。一方面希望經濟高速成長、另一方面又想要控制匯
價來避免農民不要被美國來得低廉進口糧食作物給擊垮,最終就是導致這樣混亂、出軌、失控
過熱的局面。
註:由於在這個時代已經不能用嚇死人的關稅壁壘來保護本國生產糧食作物的農民,所以只好用
匯率壁壘來避免美國運來的糧食作物因為人民幣升值變得便宜、導致本國農民生計受影響。
感謝會長大大,
回覆刪除寫的真好, 一語道盡中國的經濟問題
會長的意思是說:
回覆刪除1. 極權政府要發展哪一區,其他區的人就去哪裡發展,
(沿海也可移到內陸)發展區富起來.
2.中間利益被少數人拿走.這區做完炒下一區.
3.如此操作下,整體GDP帳面上數字增加,實則廣大民眾生並沒有真正
富起來,因為都被中間人拿走了.
4.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裡.
5.如果匯率自由的話,人民幣升值可以讓財富較平均的分配到國民
手裡.
台灣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問題呢?匯率不做適當調整,終究會加大貧富差距?
六四天安門事件,當時中國正開始拋棄共產主義步入計畫性資
回覆刪除本主義,過久了社會主義生活的中國人特別是知識青年份子馬上就發現了。所謂的六四抗爭其實是抗議『改革的腳步快』,並不是要求改革快一點,由此可知中國知識分子是發現得非常早的。
但那又如何?至於匯率自由,總是可以生很多理由出來的。我
個人是贊成面臨短時間攻擊應該要想辦法避免出口廠商遭受大規模匯率風險。然而台灣是這樣嗎?台灣並不是,台灣是把匯價釘在一個點,而且過度釋放貨幣後的下跌則相對得放任下跌
。要知道下跌變成進口廠商=消費者面對匯價風險了,但由於
台灣進口市場都是寡佔甚至獨佔,央行這下子就不想保護進口
廠商了,反正進口廠商可以剝削消費者。
至於這些道理,陳冲可能不懂,但彭淮南總裁是一定懂的。這
些菁英官僚之所以這麼做不是因為不懂,而是他們不在乎你是
死是活,到底你為什麼覺得他們非得要為你考量不可?
本來"弱肉強食"是叢林法則,也是資本主義的黑暗面.
回覆刪除"市場"終究反映人心,競爭下有機會自我調節,但如果遊戲規則僅僅掌握在少數寡占集團,就會失靈.這是看完會長一系列文章下來的感想.
"原來很多事不用太意外!"
今天如果少了社會福利制度或保險,那麼政客與財團分贓的戲碼是理所當然,儘管表面上是"法治"而非"人治".
法令無法鉅細靡遺,也許最佳的情況是形成一互相牽制的體系,權力的獨大變得很難,類似一種卡通裡面"結界"的約束概念;畢竟聰明的人永遠找的到漏洞.
在這樣的情形下,只是"希望"執公器者應展現相對應的器量而已.
各國採用的社福與保險制度不盡相同,幅度與力道也有差.
日本早期企業的終身僱用制和韓國的做法搭配資本主義的背景,哪個適合台灣?還是有其他方法,不知會長有沒有時間做個分析,振聾發聵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