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不要知道比較好的基礎財務知識(五)

到上一篇為止,我們都知道如你我一般是個螻蟻之人的小老百姓,只能知道市場是一個風險中立的狀態。沒有辦法從數學上確定沒有被反映的漲跌,一切都包含不確定,而這些不確定扣除無風險利率後,合起來看就是一個鞅(下一期得數值的期望值跟現在的數值一樣)。鞅也叫做公平賭局-因為沒人知道正確的變動,所以跟擲銅板一樣公平。

但是那僅限於螻蟻之人

風險中立的假設,是排除市場失靈狀態下,對價格沒有任何操縱力的投資人,所接受到的資訊狀態。也就是說,如果你可以控制價格,對你而言哪有風險中立這回事,對吧?

你可以控制下一期的價格,你就所向無敵,會擁有擊敗無風險利率的絕對勝算,是嗎?




答案依然是未確定的


先講最標準的例子,就是我們台灣人所謂的主力。先看過例子後就會很好理解了。


所謂的主力,就是有著無法匹敵的大筆資金,可以拉動證券價格變動的傢伙。一般總是認為,主力可以想拉高就拉高,想壓低就壓低,先炒高賣出變現後,再等待市場資金推升力道不足下跌後,回頭低價補進。

假如主力真的存在-其實問題不在於是否存在,而是怎樣準確定義主力,定義標準越高,主力存在的可能性自然也就越低罷了。在主力存在的狀況下,這個主力難道就可以為所欲為,把某檔證券當提款機,從其他散戶手中提款嗎?答案是肯定的。

主力跟散戶最大的差異,就是主力相對股數流通量跟日常交易量,有著非常高的持有股數,而且主力跟散戶正好相反,主力必須一直持有高張數的股份,雖然可能變動到較低水平,但相對散戶而言還是很高。這就是定義的問題,如果主力沒有擁有這樣具有影響力的股數,他也就不是主力了,因此我們討論主力損益的時候,只能討論他還是主力的時候,他出脫到一定低數量後,就失去了主力的資格,這個時候你還叫他主力就是亂來,因為他已經開始面臨風險中立了。

但是在那之前,主力可以使用各種價格操縱的技術(各種你聽過的,其實都有效),來使得股價受到他影響而波動。主力可以獲得因為價格控制力而優於散戶的損益,但要記得僅限於主力持有股數具有非常高成數,才具有這樣的價格控制力。也就是說除了一些新上市的股票或是極小型股,就算是台灣這個規模小的證券市場,也都沒有太多標的物可以有主力存活的空間。主力最容易出現的,也就是這些證券。但儘管很少,還是存在。

但是主力的利潤,是建立在很高的機會成本下的。別忘了所有經濟學為基礎的思考,都是建立在機會成本的概念下,風險中立也是一樣。風險中立相關理論,是排除所有投資者之間存在資金結構差異,還有市場效率的問題,純粹考量真空環境下的白噪音。問題是如果這不是真空環境,而是三溫暖浴室裡面,而且負責聽的是一個有重聽的人,他聽到的真的還是白噪音嗎?(這是一個比喻)

也就是說,主力龐大資金調度的困難度-比如說用最高效率投資選擇權,雖然主力可以賣高於理論水準的價格,但若一下子標的證券大幅波動後主力還是得趕快生錢出來;還有閒置資金的管控:籌碼快速降低水位時,如果不投資而是放著當現金,那他的投資報酬率可是每天都是零,很快就把平均報酬率拉低了,報酬率的計算不可以只算有完全投入現金的期間,而是一直算下去直到你真的不玩把錢花掉為止。

這些都是要成本的,主力只看單純投資報酬率當然是可以勝過散戶,但是主力可不像你今天只賺到一罐飲料就可以接受,他們可能每天要賺一台汽車才能支付可怕的成本啊!

也就是說,主力可以靠資金優勢或股數優勢壓你,但他的資金就帶有巨大成本,而擁有那麼多股數下,他也就有很高的機會成本-要買到那麼多股數而不會先買貴,沒有用極為麻煩的計畫,甚至是新股上市,可辦不到,這些都要成本。

這種成本就叫做經濟租,實際上,如果以經濟學的觀點來看,他的會計損益是幹掉你了,但是經濟利益實際上大家還是一樣為零,就算他真的有超額利潤,那也很可能只是我們還沒確認他承受了什麼樣的隱含經濟成本罷了。在給定的框架下討論,只是在那個框架之下可以確認,但我們根本無法確認那個框架就是這個世界,這世界有很多基於某理論得出的答案,但沒有真理。

比如說,辜家又怎會知道哪天兒子會淪落到被政治恐嚇,而要成為階下囚的一天呢?

但不管怎樣,如果你擁有主力或是擁有其他能操縱價格能力的條件(比如說你是個新興宗教的教主),你不好好利用這些潛質,那你的經濟利益就已經是負的了,加油,請以經濟利益為零的目標邁進。

好好利用自己擁有可能使市場失靈的能力,哪怕只限於某檔小股票也好,管他什麼經濟利益為零,你已經承受那麼高的經濟成本了,不多賺點會計利益回來,可就大不划算了!

(E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