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問題不是自由,而是不"夠"自由?(中)

另一個追求經濟自由者常有的可怕迷信,就是以為只要除掉政府干預,就可以除掉所謂影響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獨占/寡占/卡特爾。

政府往往是製造獨占或寡占的兇手,這句話在大多數情況下確實適用-從石化業到水電業,甚至汽機車業者到有線電視頻道與無線電視頻道,光是台灣就有舉不完的例子。而且上述受到國家(也就是民眾)特許保護的業者也一直提供不如國民期望的低品質服務與產品。

但消滅政府他們就會消失,或是改善嗎?讓我們從最基本的情況重新考量。




自由邦是一個狹長的城市,人口卻因為生活習慣與就業機會的關係,集中在城市的兩端。城西與城東之間因為缺乏運輸效率,居民需要花上一個半小時才能到另一側。城西跟城東分別只有一間餐廳,城西靠海賣的是海鮮;而城東靠山邊,專賣山菜。城市兩側人口相同而且很少,光這兩間店就滿足了兩側居民的口腹需求。

給定上述條件後,我們很容易就會知道這兩間店剛好會形成分別的獨占,也就是獨占性競爭。由於城市兩端距離太遠,會毫無理由花三個小時就為了吃個飯的人實為少數,最後這兩間店的定價跟產品素質將會落在剛好足以維持足夠利潤,而第二間競爭者又進不來的高度。然而真正恐怖的現在才開始。

如果按照粗淺的分法,這兩間看起來並不是獨占性競爭,而是在自由邦形成寡占。又或者一百個自由邦放在一起看,就有了兩百間餐廳,哪裡有寡占,分明是自由競爭,不是嗎?如何給定假設,劃分出售商品的同質性與否,就決定了這個討論到底聚焦在哪裡。問題是跟很少吃海鮮的城東人說"海鮮餐廳跟山菜餐廳具有替代性",他們給你白眼的機率倒是可能高過他們願意吃海鮮的機率。

而且在傳統的分析下,並不考慮無限多期後的結果,但實際上現在居民的小孩將會因為價值觀建立而認知他較長吃的那間的味道,是所謂的食物該有的味道。期間越長,將會使兩者之間越來越無法互相取代跟競爭,而且也降低了新的競爭者進入的機會。

就算後來在兩個城市間拉了鐵路大幅縮減運輸時間,也要花非常長的時間才會使兩者之間的競爭關係,因為口味被對方區域民眾逐漸接受而建立。而且不排除因為通勤技術的進步帶來的競爭,反而兩間都倒閉了,被開在城市正中央火車站的麥當勞給取代了。開放自由競爭,就代表一定完全競爭市場的到來嗎?還是其實取決於科技與人民價值觀呢?不願意接受自由競爭的社會是否代表他們偏好什麼東西是我們沒有考慮到的呢?


自己考慮不周,可以直接否認不存在嗎?

所謂的政府,最早就跟餐廳一樣,名為政府的企業,其管理者提供政治服務獲取報酬-地位,金錢,性,等等。跟上面所說的餐廳的區別,在於餐廳作得不好吃他會倒閉,但是政治服務烹調得不好,老闆可能會被全家殺光。政府本身就跟餐廳一樣,因為地理還有民眾文化風俗等因素,形成了獨占性競爭,而巴比倫之塔更使人類產生了語言學習難度這樣換到不同政府底下生活的巨大交易成本。

就業市場的基本架構也是一樣,惡毒的雇主跟難吃的餐廳本質上是一樣的,拒絕的方法當然也是一樣-照某些右派憤青的說法,這麼不爽只要你有更好的技能(更多錢)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餐廳吃飯)。

那為什麼天天高喊政府迫害的右派憤青,不好好加強自己的技能跟語言能力,移民到他們口中自由的美國去呢?更何況,按照他們崇拜的佛利曼的推薦,日本與香港更勝美國!趕快加強本職學能跟語言能力移民香港吧!那麼不喜歡這個公司(國家)就趕快換工作(申請移民)!

拿著經濟學的話語指著別人的鼻子說話時,從未想到有天同樣的問題也落在自己的身上。就好像餐廳的例子一樣,因為兩地隔閡使得對方民眾無法認知到另一側的餐廳的味道與價格是否合理,更不用說離得大老遠,誰要弄得滿身汗走一個半小時過去吃飯啊。

這個時候,抗爭勞工用過的"我們愛我們的公司所以不願離開""為什麼不是妨礙我們權益的人滾而是我們滾""工作二十年了所以這是我的家,我不能拋下親如家人的同事受苦"這類被所謂右派鄙夷嘲笑的理由,可以想像一樣會從自以為高人一等的他們口中說出來。

將對世界的認知限縮到自己願意接受的狹隘視野裡,然後高喊著自己的價值就是正確與正義,實際上跟宗教信仰沒有太大的差異。

4 則留言:

  1. 看不出這個系列想婊什麼...

    回覆刪除
  2. 自由主義者認為去掉政府管制之後,以為就會出現完全競爭的自由市場,其實還有欠考慮的地方,一不小心就會落入只願意接受市場經濟的狹隘思考中,是這樣嗎?

    回覆刪除
  3. 我覺得自由主義者口中的自由只是幌子,尤其是特別激烈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