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彭淮南總裁學的國際金融似乎跟美國財政部不太一樣

這是最後一次批評彭總裁任內的央行

一直在過去,彭淮南總裁以及其所領導的台灣中央銀行,一直被台灣媒體與民眾給予極高的評價,甚至有所謂"彭神"的說法。這種假象在過去曾經說明過,主要是因為一般民眾對於貨幣銀行學與國際金融的基礎常識極為不足,導致央行的市場干預行為無法被理解。

在去年年底的央行理監事會議後的記者會之前,批評彭淮南總裁的論點,主要都是認為彭那種為了避免台幣匯價升值影響出口的央行操作,對於國內除了出口商以外的民眾影響太大,造成金融泡沫與資產泡沫,並且使民眾無法靠升值來抵擋輸入性通膨。也就是認為,央行過度注重保護出口廠商,這是上個世代老舊的央行操作思維-所謂上個世代是指二十世紀前半。

但是在央行理監事會議後的記者會,央行這些高級官僚的嘴臉真是令人難以想像的傲慢。過去一直以為中央銀行跟行政院轄下的部會不同,不會有這種不專業的傲慢回應,但一切就是這麼發生了。






問題1、去年市面上有一本書「民國100年大泡沫」,也有周刊報導小心百年泡沫,現在100年快過去了,請問總裁的看法如何?
說明:今天已是12月29日,經過大家同心努力,今年國內金融穩定,並未發生如該書或某周刊報導的「百年泡沫」,實屬全民之幸。
      該作者與周刊之報導似有危言聳聽、譁眾取寵之情形;但是現在面對真相及全國百姓,他們會心安嗎?
      此外,該周刊亦曾於今年5月報導「央行匯率政策使貿易條件惡化,加深台灣苦勞程度」。事實上,無論學理或實證上,聯合國、世界銀行及國內、外學者研究報告均指出「是貿易條件影響匯率」,而「不是匯率影響貿易條件」;適足以說明該周刊倒因為果,誤導大眾。
今週刊內容,確實問題頗多,但用來駁斥的論點竟然是無論學理或實證上,聯合國、世界銀行及國內、外學者研究報告均指出「是貿易條件影響匯率」,而「不是匯率影響貿易條件」。就在不久之前,美國財政部才剛指控日本中央銀行直接干預日圓匯價,影響對美國的出口。甚至中國與台灣,都曾受到美國財政部的指控,認為實質匯率低估兩成以上,是美國貿易赤字居高不下的主因。


實質匯率低估,意味著就是出口競爭力的增加,但會造成國內通膨嚴重,總體經濟分析認為長期會使國內生產成本因為通膨上升,最終使得匯價干預的額外出口競爭力被抵銷。這個長期有多長,是實證研究的重點。或者是經濟體的性質-比如日本出口的多半是具專利,或是往開發中國家的生產線輸送的上游關鍵零組件,價格是直接以日圓定價定死的居多,匯率的影響是很小的。


美國財政部每半年都要向國會提出主要貿易對手國匯率報告(這期剛出爐,有興趣請自行google,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報告認為中國的實質匯率已經不是低估),說明幾個主要貿易對手國是否藉由操縱匯率來得到非均衡條件下的貿易黑字。


台灣央行究竟是如何得出"均"指出貿易條件影響匯率,實在耐人尋味,究竟央行是自大得傲慢,覺得胡說八道都可以,反正台灣民眾都會買單,還是真的蠢到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在干預新台幣匯率呢?既然干預新台幣匯率無法影響貿易條件,那央行到底在干預什麼呢?可以這樣自掌嘴巴嗎?


另一個部分就更離譜了:
問題2、最近有周刊報導「中央銀行每年暴賺2,000億元,台灣人付出慘重代價」,請問總裁的看法如何?
說明:昨、今兩日本人及同仁接到不少外界關切電話,對該周刊的報導均不表贊同。該篇報導中,也有學者持不同看法。本人也看不懂該報導的推論。
      本行盈餘主要來自於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利益,何來「台灣人付出慘重代價」之說?
      本行的盈餘多寡固有客觀因素,但同仁的努力亦有貢獻。國內營業日要上班,國內放假,而國際金融市場營業時,本行交易員也要上班。除夕及大年初一,本行交易室仍然燈火通明。交易員在台北、倫敦及紐約24小時隨時注意國際金融市場行情,進行交易。本人對同仁的敬業,深表肯定。
  至於該文所述台灣利率較低,事實上係因龐大超額儲蓄及國內物價相對穩定所致。


這部分的學理根據, 就是所謂的通膨稅。央行的市場操作成本,主要來自於央行定存單利息的支付,以及公開市場操作的利差。而收益則來自於央行貼現放款,以及外匯準備的投資收益。外匯準備之所以存在,就是央行在市場上釋出超量的貨幣,也就是真正的熱錢,造成通貨膨脹跟資產泡沫。實務上央行若是單純想要干預匯價,就必須在買入美金,印出超量新台幣後,以央行定存單吸收等額的新台幣,以避免通膨跟資產泡沫。


但實際上央行定存單的成長率比新台幣的成長率還要低一個位數。理由就在於央行不知為何認為自己獲得營利繳庫的責任,比維持台灣金融市場秩序還要重要。央行所賺的營利,本就屬於全體人民,然而卻藉由法規上給予央行的獨立權限,恣意進行有如徵收稅賦一樣的財富轉移,這個徵收量甚至來到台灣全年財政赤字的一成。。


這樣的機制,可以說是國際金融與貨幣銀行學中基本的基本了,也正因為有這種變相徵稅的爭議,這種操作在先進國家可以說是拔民主機器的逆鱗,好大的膽子敢不經過民主程序就自行開徵通膨稅。


也許正是因為辭窮說不出反駁的話,所以才會用固有客觀因素六個字輕輕帶過,然後強調他們行員多麼辛苦吧。財政部也很多人每天加班到晚上九點,難道財政部就沒有幹蠢事惹民怨嗎?


台灣央行的嘴臉傲慢醜陋至此,再多加批評亦毫無意義,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在台灣央行身上確實是極佳的寫照,連好好準備駁斥的論點都辦不到。

9 則留言:

  1. 其實,央行只說了一句話

    「不可質疑你的彭神」

    回覆刪除
  2. 不要問,只要wwww
    格主這麼篤定是最後一次啊XDD

    回覆刪除
  3. 扯東扯西扯加班!!央行這些公務人員要跟爆肝上班族比加班!!

    笑掉我的牙!!

    回覆刪除
  4. 本篇文章似乎將貿易條件和經常帳混為一談...

    回覆刪除
  5. 格主提到:「就在不久之前,美國財政部才剛指控日本中央銀行直接干預日圓匯價,影響對美國的出口。甚至中國與台灣,都曾受到美國財政部的指控,認為實質匯率低估兩成以上,是美國貿易赤字居高不下的主因。」
    這段話是指匯率影響了經常帳餘額,但貿易條件指的是「出口物價/進口物價」,今周刊追打的是貿易條件惡化的問題,並非經常帳是否出現順差....

    回覆刪除
  6. 實質匯率與貿易條件之關係
    在長期認為因進出口供需結構上形成之長期貿易條件
    將造成實質匯率倍強迫收斂回均衡
    這就是實證上認為長期時貿易條件影響均衡匯率

    但短期內實質匯率是可以影響貿易條件
    進而反映在經常帳上
    央行所作的操作是在短期內正面影響貿易條件
    而這部分今週刊是錯誤的,在文章中已先說明不考慮今週刊錯誤之內容

    央行早先於去年Q2所作過的一次澄清
    便說明短期內可以實質匯率影響匯率條件
    但長期貿易條件之衰退主要來自原物料價格上升
    央行之操作在短期內對貿易條件為正面影響
    本文是支持央行之前的論點的

    但這次卻直接敷衍回答"均"為貿易條件影響匯率
    這個均回答的非常敷衍,才是為什麼對此批評
    因為更早期假設過度單純的古典理論甚至認為實質匯率均可影響貿易條件,藉由競貶可達到更好的貿易條件改善淨出口

    藉由直接干預匯價使實質匯率在短期內低估對貿易條件的影響能力有多大,可以持續多久,是建立在該國家對於進出口產品的價格控制力並非可以一句均為貿易條件影響實質匯率稱之

    最後,央行引用過的IMF報告便指出,短期內可靠著干預貨幣升值,避免貿易條件因為非經常帳變化因素之快速升值而劇烈惡化。本文的重點在於,央行明明可以作更完善的描述,為什麼用"均"指出匯率無法影響貿易條件,又堅持進行匯率干預政策,這中間的矛盾。

    回覆刪除
  7. 可以考慮把文章翻譯成英文, 讓更多的海外讀者知曉.

    回覆刪除
  8. 這就是台灣,只要你名氣夠大,再噁爛的東西都會變成真理。
    廣告人治國的結果就是如此‥‥

    高鐵也是如此,光就BOT這部份,又有多少人真的瞭解了?
    更可怕的是,有些還唸過一點財會的人,拿各種理論、數據亂套。
    看似合理,卻錯得離譜。

    拿自己行員假日要加班這種鬼話來面對外界質疑。
    還不是最扯的。
    記得「核電廠座落在有如觀音的蓮花座上」的言論嗎?
    這可是出自主管經濟事務的經濟部官員口中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