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少子化的絕招就是育兒津貼嗎?(三)要怎麼『學習美國』?

在日本跟瑞典兩個最顯著的例子裡面可以得知,解決少子化問題的兩大對策的主軸。一個就
是利用稅制與補貼的改變操縱人民的消費習慣、而另一個則是政府用金融體系操縱人民的所
的流量、將之引流使用。簡單來說還是不脫一句話:政府干預。

但是日本政府只是把GDP因為人口老化減少而衰退的趨勢止住、並沒有從根本解決,像這
樣無限舉債到底要什麼時候才能使人口結構調整回來?要等到人口最膨脹的團塊世代、團塊
次世代都進入西方極樂世界的三十年後?會不會還要更久?沒有人知道。但儘管政府不會明
講,但所有人都知道這段時間對於少子化的努力是完全失敗的-拖住GDP只是治標不治本
的一場笑話。於是在日本出現了另一派意見-為什麼不學學成功的國家?而這世界上對抗少
子化最成功的國家就是-瑞典。

因此日本政界開始有了『學習瑞典的架構以對抗少子化』的呼聲,由於國家的經濟體制類似
的關係(瑞典跟日本都是對直接市場機制仰賴度低的國家),似乎在改革上不易遇到陣痛。
更有甚者,『日本人以現況的社會福利享受跟負擔的比例而言,呈現的數值在全世界是偏低
的』這樣的說法更是讓加稅有相當的說服力(儘管在上一篇我們知道日本政府其實偷偷加了
很多稅)。這個方法似乎不會有太大的陣痛期、不需要改變社會制度,最大的阻力大概就是
增稅而已,而日本一直都不是低稅率國家,難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

然而在此時又有不一樣的意見-『美國對抗少子化不是更成功?何不學習美國?』,這個論
點引伸出來的做法,就是要『花很多錢把國家改造成像美國一樣』。然而實際上美國卻是有
很多特性,並不是說學不來,而是一個國家要學習美國可能會遭遇非常嚴重的陣痛期。

美國最大的特色就是其實美國不是『一個』國家,而是由50個州組成的國家。每一個州都
是有著相當獨立的財政,跟大部分國家那樣中央統一收走大部分的稅再向下發放的情況不同
,美國的州政府只要該州經濟規模夠大,州政府甚至都自行運作財務狀況。更有甚者,美國
早期甚至沒有真正的全國性金融機構,就算怎麼樣蓋略地劃分,美國也是可以畫成四塊經濟
體,而這四塊經濟體是相當獨立、自由地運作,並不是像日本、德國這類國家,在發展的過
程中充滿了中央政府干預的影子。

更有甚者,美國甚至連文化多元的情況都相當少見,而這些文化彼此之間雖然有明顯的界線
卻沒有因此造成分裂(除了南北戰爭)。美國對於移民者的態度,則是使很多外國人抱持著
『美國夢』,認為只要自己有實力就可以在這個國家闖出一片天-因為這個國家隨時都有富
豪破產,但也隨時有另一個富豪因為上一個富豪破產而暴富。政府不靠著稅收-社福體制來
保障廣大國民的財富穩定、但也因此代表你就有機會不穩定地快速上升。而人民也因為消費
被干預的程度低,不會在為了生子而進行資金累積的過程有諸多困難。

另一方面美國政府的社會福利措施比起歐陸國家可以說是貧乏之至,就算現在鬧得轟轟烈
烈的健保法案,也跟傳統社會主義國家的全民健保有相當遙遠的距離。美國政府以低稅率、
低政府干預(在機制上低干預,不過卻會在需求面以財政政策干預及排除寡佔問題)換來的
代價就是美國人民普遍過得比歐陸人民『高風險』。說穿了就是政府不強迫所有人繳稅來獲
得政府提供的各種保險服務(其實政府以稅收對產業干預就是一種類似保險的概念),而希
望降低風險的人就自己去跟保險機構買一堆保險就好。

由於美國各個區塊之間按照自己的優勢靠著市場機制調節有效率地發展、互通有無(年輕人
從鄉下去城市打拼、而老年人賣掉都會區老屋搬回鄉下養老),由於政府不過度干涉市場機
制、因此人口自然會在美國國土內調節。若這50個州如果當做50個國家來看,其實有一
大半的州的出生率一點也不好看,少數的州瀕臨台灣水準,但也有不少個州有著漂亮的出生
率。而由於高低出生率的州之間人口互相流動,不會有『老人拼死留在東京、年輕人還拼命擠
進去』的扭曲現象讓年輕人失去養育小孩的空間(不論是經濟上或是居住的空間),因此整體
的出生率一直都是已開發國家中最高的水準。

然而想要學習美國的國家,是否先問問自己願不願意承受這種型態的經濟體?缺乏國家收重
稅統一避險的機制、多元卻必須並存互相包容共同生活的社會、高風險但是也代表更有變動
性更有預期性的未來。上述條件對於每一個國家而言都不是容易改變的事情,更不要說大多
數面臨少子化問題的國家,其實每一項的條件都跟美國完全不同。

更何況美國還有一個他們從未放棄(代表很多國家早就放棄了)的優勢-廣大的農業人口。
美國有近700萬的農業人口(2%),以總數而言非常高、但以比例而言卻很低。這原因
就在於前述的美國特色-農業人口主要集中在農業發達的州,而這些州其實是非農業人口
為了農業所培養起的經濟活動而工作,這些州因為農業經濟居民生活型態都跟『都市化』有
明顯的差距,不過都有明顯的農家特色-生得多。在日本也有所謂的農業縣或是像北海道
這樣以發展農業為主體的區域,然而這些區域並沒有像美國一樣農家跟該區域內非農家庭
出生率高,相反地這些地方往往面臨老化、年輕人外移,跟美國農業地區充滿青壯人口的景
像可以說是完全相反。

原因就在於美國並沒有大量透過政府干預強迫人民往某些地方流動。日本大多數資源跟工作
機會都過量往東京集中,相對而言不到東京發展等於是繳的稅拿去補貼東京人。而在鄉下就
等於補貼大都市,最後的結果就是自然而然年輕人都被趕往大都市裡跟不願意搬出去的老人
擠,最後導致出生率下降。相反地美國反而擴大補貼農業,美國在農業人口的平均時薪甚至比
台灣的整體平均時薪還高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是農業出口國,至今仍因為大量對於農業固定
資本的補貼跟許多國家有著貿易衝突。這跟日本、台灣政府超量補貼科技業、不動產業,導致
人口過度集中於城市的情況可以說完全相反,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的農村不會像台灣一樣呈現
衰敗老化、缺乏未來的景象-因為農業地區相當吸引國民居住、並且活得充滿前景、餘裕而得
以多子多孫。

每一項美國的國家經濟特色都告訴我們,其實所有面臨嚴重少子化問題的國家,就是因為自
以為先進、完美、優秀的政府政策造成少子化問題的。建造繁榮的首都、大量補貼科技業、將
人口集中在特定區域方便開發、政府計畫主導都市計畫大炒房地產剝削民眾、高稅率降低人
民的所得自由度而高社會福利則降低了人民對於未來的預期性、提高了生子前所需準備的門
檻。

但有心想學美國的國家,你真的確定自己敢接受美國的一切嗎?

沒有肥胖的健保體制讓人老了就算半死不成人形仍能被國家機器養到九十多歲;沒有政府主
導干預,讓人們口中『出口是一國經濟的幫浦』的部分企業能穩定運作;沒有政府亂灑錢亂劃
重劃區造成的炒作熱潮與『先進地區居民』的虛榮感;沒有政府干預造成的便宜醫療體系。相
反地可能會遇到很多泰國人、中國人、越南人、南韓人變成你職場同事(而且講話怪腔怪調難
以理解,傑森包恩會念成『耶森包恩』)、股票崩盤了也不會有國安感冒糖漿、退休基金必須仔
細研究目前公司的方案而不能都交給政府管、自來水是民間業者供應的有沒有問題都不知道。

在羨慕美國的人口成長穩定之餘,是否有先想過,所謂的出生率銳減,其實就是自己的國民
為了享受政府統一主導而非人民自由選擇、而使人民變得像機器一樣穩定工作不用負太多風
險,是這些人民所期待、而國家便予以執行的政策造成的『副作用』呢?既然不是人、而更像機
器,那喪失生育能力跟生育動機,不是再自然也不過了嗎?

又,為了解決副作用,到底是要變得更像機器人連怎麼消費、要不要生都受到控制、還是要
存款被政府壓榨去做可笑的消費,抑或是要勇於面對一個更多風險、更多預期、更多未來性
,但出事了國家不會保證救你的社會呢?實際上答案已經很明顯了,什麼樣的人民,就養出
什麼樣的政府跟國家罷了。

10 則留言:

  1. "那喪失生育能力跟生育動機,發佈文章不是再自然也不過了嗎?"

    倒數第二段這裡"發佈文章"? 是不是有筆誤?

    回覆刪除
  2. 傑森包恩會念成『耶森包恩』
    哈!這不是西班牙語的梗嗎

    回覆刪除
  3. 再一次,我對你大部份的論點表示贊同,所以沒有意見。
    但是你說「為什麼美國的農村不會像台灣一樣呈現衰敗老化、缺乏未來的景象-因為農業地區相當吸引國民居住、並且活得充滿前景、餘裕而得以多子多孫」,跟我觀察的現象相去甚遠。
    美國農業地帶的勞動力怎麼是靠美國人呢?當然是靠Amigo啊,而這些Amigo的工資其實無從正確評估,政府補貼,當然是流入各類大型農糧公司的口袋,怎麼可能流向農村??
    然後,農業地區的人口增長,也是靠Amigo啊!不然這五十年拉丁裔的是怎麼變成majority的?

    回覆刪除
  4. 是的,德州農業之所以如此發達確實相當大一部分是靠剝削
    Amigo(這也是為什麼我後面那裡開西語不能發"傑"的音的笑話)

    至於補貼本來就是流入農糧公司的口袋,只是在經濟學上我們
    知道補貼還是會有一部分流入勞動者口袋。而最重要的是這些
    補貼確實撐起一個原本的環境下不會產生的規模。而不同的是
    美國選擇用稅來撐農業,不若我們用來撐電子代工。而美國人
    選擇用補貼撐起這個產業、讓國境內有個區域一直有漂亮的出
    生率,這是跟其他國家迴異的。

    至於人口成長的數據,若不看出生率而是看人口成長率的話,
    那就要把新移民算進去。不過其實這幾篇文章要探討的是這個
    國家的環境是否"刺激人民多生子",如果再加上新移民對人
    口結構調整的優勢的話,那可以說完全不用比較、由美國完全
    獲勝了。

    而這個所謂移民國家的優勢就是如此-充滿不確定性而且不穩
    定、沒有充分機制保障生活安穩,在這個環境下才會發展家族
    的動機。而長期以來社會主義政策想要建構的穩定僵固社會體
    制,則剛剛好讓人失去了生子的動機。

    至於"前景"就是要看如何比較。比起台灣的農家根本是邁向
    死亡、靠著消極補貼一年過一年的前景,美國農業區域的人民
    可是活得有"前景"多了。要說收入,是絕對比不上平均年收超
    過5萬美金的日本農家,但要說前景呢?他們的子孫將有靠著
    流動的社會體制向上攀爬的機會,而在日本與台灣,卻得要費
    盡千辛萬苦才能讓小孩"至少"追上自己。

    極度的"穩定"與"控制"就是讓人類失去生子意願的原因,
    相反地充滿不確定性、而且小孩比起自己有充分發展性才會讓
    人願意生子。至於生子的餘裕-台灣的農村多半嚴重老化、靠
    老農支撐人口,農村生活有許多閒功夫養小孩的優勢根本不會
    被充分利用,相反地充滿青壯人口的德州可不只有老墨會生小
    孩,連美國公民都是生一拖拉庫。

    回覆刪除
  5. 這樣說吧,如果農村經濟的繁榮或衰退與其人口增長呈正相關,那毛澤東統治時期的中國農村,經濟情況應該很好才對。
    首先,我認為生育率降低有多方因素,但最主要的恐怕不是經濟因素,而是避孕與墮胎技術的發展。這個假設是基於男人對於性行為的需求與經濟因素不甚相關,只要餓不死,性行為的需求量都是一致的,所以如果沒有避孕與墮胎技術,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是一個固定的常數。
    再者,有了避孕與墮胎技術,誰會選擇生小孩而誰又傾向避孕與墮胎呢?以台灣的情況來看,不論從城/鄉或所得高低來看,差異都不明顯。農業地區有的高於平均(雲嘉),有的低於平均(高屏),而北高則非常接近平均值(http://sowf.moi.gov.tw/stat/gender/ps03-10.xls)。(收入五分位的資料我有看過,但一時間找不到,結論也是差異存在但不明顯,而且跟一般觀念裡,收入高低兩端生育率較高的印象相反,事實上中間所得者才是生育主力)
    最後,小孩在現代社會是父母經濟上的負擔而非勞動力來源,而且即使是現代社會裡的農業地區也是如此,所以如果有選擇,誰會想要小孩呢?要提高生育率而不想招引新移民,北歐那一套棍棒與蘿蔔恐怕是唯一的辦法。

    回覆刪除
  6. 若是政府小心地控制貨幣供給量,不要快速的增加,然後加大教育投資,讓人力資源更好,其實是有機會在負人口成長下求得生存的。
    只是要國家放棄鑄幣稅實在是太困難

    回覆刪除
  7. To Joseph :

    是的,以現況來看,若不想變成像美國那樣的國家,北歐的方
    式幾乎可以說是唯一解了,原因就是墮胎跟避孕抹殺掉了大部
    分的生育,只能靠控制消費來引導那些缺乏自主性意識的人生
    育,第一篇就說了問題是人類有了不想生小孩的自主意識、認
    為生小孩對於自己本身沒有那麼高的效益成本又高,寧可做其
    他的消費,因此只好透過人的行為來為生育率做努力。所謂養
    小孩的成本高,就是成本高、效益低,不如拿去做別的消費。

    不過招引新移民不是提高生育率的"根",而是一個能吸引新移
    民的國家,本身就會有高生育率。

    台灣的農村的情況是跟日本一樣,原因就在於沒有生養小孩的
    動機,生養那些小孩的錢是先扣過稅跟社會福利等等剩下的,
    再拿去做投資或消費比起養想還要好,因此就不願意生多。

    相反地德州等幾個農業大洲在美國可是人口出生大鎮,原因就
    在於生小孩的成本不會太高,而且低稅率低社福的國家讓他們
    把小孩回歸最傳統的其中一種用處-家族互相保險。一來一往
    美國人生小孩的動機高多了,只是他們大型都會區一樣有生小
    孩成本過高的問題,跟這些州會互相抵消。

    另外,其實現代農村的小孩還是勞動力來源,就算在台灣也一
    樣,且實際上甚至光是不用叫這些小孩去上安親班或補習班,
    就大幅度降低父母的經濟壓力了。

    回覆刪除
  8. 想請問一下 美國跟台灣比起來算是低稅率的國家嗎? 不是聽說對有錢人課稅很重 買東西也常要繳稅...

    回覆刪除
  9. 台灣稅制也很重,只是台灣的資產階級有很多避稅手段,而一般受
    薪階級則難逃法網。台灣的稅收佔GDP比例只有美國的一半,原因
    並不是我們的所得稅很輕,而是我們對特定產業的稅務優惠太過份
    了。

    回覆刪除